評論交流

母校,有我夢裏最美的身影

出處:宣傳部(統戰部)  文字:範曉萍  編輯:管理員  時間:2023-05-31
字體:放大 縮小

《忠魂曲》裏有“記得當年清水塘”的唱詞,在我內心深處一直記得的是當年的母校——浙江藝術學校。如今,藝校已經升格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但校園裏的一草一木還是常在我夢裏出現,那裏有我難以忘懷的老師們最美的身影。

我於1990年考入浙江藝術學校學習越劇,成為一名定向委培生。我還清楚記得負責招生的老師一位是尤琴芬老師,一位是葛劍飛老師。後來,尤老師成了我的唱腔老師,葛老師成了我的身訓老師。我們的班主任是支濤老師,現在是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她比我們大七八歲。如果說當時的我們還是小丫頭的話,她也隻是個大姑娘,而且還是第一次當班主任。正因如此,支濤老師在帶班和教學過程中很努力、很辛苦,她既嚴格要求,又像大姐姐一樣關心、愛護我們,讓我們在艱苦學習的同時又感受到了溫暖。母校四年的滋潤和涵養,老師四載的培育與嗬護,讓青春懵懂的我,開啟了藝術道路上的成長,滿懷著希望步入神奇的越劇藝術殿堂。

走出校門後的道路並不像年少時夢想的那樣一帆風順。1994年,從藝校畢業後,我來到了地處長江之北,語言、風俗與浙江截然不同的南通,期待能在越劇舞台上嶄露頭角。然而,因為當時大環境的影響,傳統戲曲的生存受到極大挑戰。初出校門的我一度感到苦悶和迷惘,同到南通的四個浙江籍小姐妹中有三個都選擇回了浙江老家,改了行當。我內心也為此掙紮了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留下,選擇了越劇。這樣的選擇,這樣的毅然決然來自於當年母校老師的諄諄教導。在傳授專業的同時,尤琴芬老師和葛劍飛老師經常教導我們:學藝要先學德,板凳甘坐十年冷。這些樸素的言語影響了年少的我們,讓戲曲種子在我們內心逐漸生根、發芽、開花。老師們言猶在耳,我沒有在迷茫中走得太遠,艱難的藝術之路磨礪了我。無論生活如何窘迫,都無法割舍我對越劇的情感,無法斷裂母校給我的精神滋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母校不僅給了我努力前行的精神力量,更讓我在向空飛翔、展開翅膀的時候,給予我能量。如果說,我對範派藝術有一定的積累和體會,如果說我在藝術上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那我也清楚地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是母校老師為我在專業上的進步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吃水不忘打井人,每當鮮花在我眼前綻放,我都能在花香中看到母校老師美麗的身影。

   母校的老師曾經叮囑我,用學校四年所學知識去應對四十年的越劇藝術人生,這是遠遠不夠的。一晃畢業都快近三十年了,我始終沒有忘記老師們最初的叮嚀。我珍惜每一次進修和學習機會,努力向前輩、名家、同仁請教,細心琢磨,不斷消化。我把每一次登台演出都當成一次檢閱,然後反思、總結、糾正、提升。畢業後,班主任支濤老師還多次在我專場演出和推出新戲的時候給予指導幫助,我深深體會到:學無止境也是母校植入我內心的精神財富。

我想,任何言語都無法表達我對母校和老師的感激之情。如果可以,我願回到當年的美好時光,再一次在母校的校園裏,追尋那些永遠美麗的身影。

(作者係1990級越劇班畢業生、現南通藝術劇院副院長兼越劇團團長)

四版之一.jpg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呂祖謙勤廉思想的當代啟示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