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愛的老師|楊博文:點燃舞蹈教學的一團火
“來,準備!一,二,三,走……”“不對,回到原來的位置,再做一次!”舞蹈學院專任教師楊博文指導學生們完成動作的聲音在舞房中擲地有聲。在舞蹈學院,沒有人不知道楊博文的,他是大家眼中的浙藝男神,學生們都親切地喊他“楊sir”。
中專畢業後的楊博文被招進廣州市歌舞團,成為了一名舞蹈演員,但團裏的演出大部分都帶有商業性的色彩,專業性相對較弱。這與一心隻想學好舞蹈專業的楊博文的內心堅守背道而馳,因此一年之後,楊博文憑借努力考入了北京舞蹈學院。在北舞的不斷學習中,他越發覺得學校相較於歌舞劇團可以更加充分體現人對於作品的想法,更加容易創作出好的作品,畢業後的楊博文拒絕了各大舞團拋來的橄欖枝,選擇來到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希望能對舞蹈進行深入的鑽研。事實告訴楊博文當初他的選擇沒有錯:“來到咱們學校後,學校的硬件設施包括同事之間相處的氛圍都讓我覺得更加舒心,這樣的狀態更加接近我的初心。”
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楊博文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對附中的同學,我采用‘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原則。對五年一貫製的同學,采用的則是‘先講道理,再立規矩’的原則。”楊博文也非常注重課上課下的角色轉換,課上他是鐵麵無私的“楊判官”,他不允許舞蹈教學胡來亂來,必須按照規矩有板有眼;課下他是與學生們零距離的孩子王,會和學生們一塊兒打遊戲,向技術好的同學討教遊戲勝利的秘訣。“課上學生們向我討教我所擅長的領域,課下我向學生們討教他們擅長的領域,這也是在變相地告訴學生,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適時轉換自己的角色,在合適的場合做恰當的事。”
一位2016級舞蹈一貫班的同學回憶:“楊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想把民間舞跳好,不光光是把動作練好這麼簡單,而是要融入到當地人民的文化中去。所以在楊老師的民間舞課上,不僅要會‘舞’更要會‘悟’,隻有身體和靈魂結合了,才能更好展現民間舞的魅力。”上過楊博文民間舞課程的同學都認為,楊博文總會把每節課都上得生動有趣,真正讓學生們把舞蹈“玩”起來。因此在課上,學生們除了了解到各個民族不同的舞蹈風格外,還學習到了不少與之相關的民族文化知識,這讓他們更加清楚每個民族舞蹈動律以及動作的來源,對民間舞這門課程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明白了隻有由心而發的舞蹈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讓劇目更加富有感染力。
楊博文認為,舞蹈教學從不是將人“灌滿”,而是將火點燃,讓他們發現身體的美,自然的美。當學生有時狀態不佳沒法做出達到他要求的動作時,他會將枯燥的動作化作幽默風趣的生活語言,讓學生理解貫通。學生上他的課既期待又緊張,既興奮又害怕,但每次上完又覺得渾身通透,收獲滿滿。13年的舞蹈教學生涯中,他主演並指導學生參加的各類比賽獲省部級、市廳級獎項達30餘項,受邀參演多部舞劇作品,代表學校出訪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提到曾經帶學生參加“桃李杯”的經曆,他回憶道:“到賽前的最後階段,學生們承擔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在排練中會出現狀態不佳的情況,但他們不會因為狀態不好就自我放棄,而是會選擇找辦法宣泄自己,跑到廁所洗臉或者坐在角落裏沉思,用自己的方式調整好自己,然後繼續排練。”
藝術最重要的就是專注度和耐心,楊博文覺得一個成功的舞者必須要有自我調整的能力,即使沒有得到獎項,但比賽經曆是難能可貴的,這比最終得到一個獎項要來得更加有意義。老師和學生在整個過程中,更像是合作關係,朝著共同的目標去前進,雙方在一起努力的過程中是共同成長的。
對於被評為學校“我最喜愛的老師”,楊博文謙虛地說:“我覺得這個獎對於我來說更像是一種激勵,是對我工作的一種認可,代表著我的付出有了收獲,讓我對日後的工作更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