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交流

崇德尚藝是文藝工作者永恒的必修課

出處:宣傳部  文字:葉婷婷  編輯:管理員  時間:2023-08-31
字體:放大 縮小

究竟是什麼?讓曆史長河中的文學之花,能夠紮根發芽。究竟是什麼?讓生命長河中的藝術之水,能夠清冽甘甜。究竟是什麼?讓他們真正稱得上大家、巨匠、泰鬥。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文藝工作者,要以人民為中心,做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的人,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貢獻力量。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文藝工作者除了要有良好的專業素養,還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為,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化藝術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殷切寄語中,我們不難發現,文藝工作者既要修藝,更要養德,要德藝兩手抓,要將崇德尚藝作為畢生的功課。漫步浙藝校園,撫摸著校訓石,細數浙藝近70年的辦學曆史,就有許多老一輩教育家、藝術家用實際行動踐行文藝工作者崇德尚藝的人生必修課。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我從他身上,找到了答案!他就是在抗美援朝戰火中淬煉技藝的“江南笛王”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趙鬆庭曾任浙江藝術學校教員、名譽校長。1949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部隊文工團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他帶著最親密的夥伴——笛子,從家鄉東陽來到硝煙彌漫的戰場,他隨文工團開赴前線,剛過鴨綠江,列車遭美機轟炸,各連隊分散躲避,他率領的樂隊待在不遠處,一聽軍號集合,首個報到,獲得首長嘉獎。他隨文工團冒戰火上前線宣傳,為戰士們表演節目,鼓舞了大家的鬥誌。戰火中,他不忘精進笛藝,思考南北笛子演奏技巧的差別,進行改革創新,於是有了後來的竹笛名曲《早晨》。

我從他身上,也找到了答案!他就是17歲創作《國際反侵略進行曲》的“浙江人民藝術家”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周大風。1939年,17歲的周大風在上海的一張報紙上讀到蔡元培先生撰寫的《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會歌》。他細細思量,覺得歌詞文采雖好,但略顯艱澀拗口,不利於廣泛傳唱。於是,他給蔡先生寫了一封信提建議,並附上一首自己滿懷愛國熱情的白話詞曲稿。不久,喜訊傳來,經蔡先生推薦,這首歌被確定為國際反侵略運動總會會歌。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這一天,《國際反侵略進行曲》成了世界的同一首歌,在全球60多個國家奏響,旋律振奮人心,氣勢磅礴。

我從他身上,再次找到了答案!他就是堅守初心,執著江南絲竹的非遺傳承人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沈鳳泉。沈鳳泉1973年開始在我校任教直至退休。許多學習民樂的人受西方思潮影響改學西洋樂,但沈風泉為了二胡和江南絲竹一直堅守初心。1980年,他和笛子演奏家宋景濂先生一起,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江南絲竹研究小組,為江南絲竹音樂的傳承發展開始了點滴積累;他舉辦江南絲竹音樂講座、培訓班,撰寫江南絲竹論文、專著,進行江南絲竹曲譜整理、研究創作等,2009年他被確定為第三批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江南絲竹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沈鳳泉江南絲竹音樂研究中心在浙藝成立,“江南絲竹”在浙藝播下了彌足珍貴的“種子”。他的這份堅持與執著,為江南絲竹音樂迎來了繁榮發展的春天。

在浙藝,還有許多像他們一樣的教師,用實際行動書寫崇德尚藝的人生功課;在浙江,還有更多像他們一樣的文藝工作者,用人品作品扛起崇德尚藝的精神旗幟;在這裏,在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新征程中,讓我們共同努力,將崇德尚藝的人生必修課進行到底!

 作者係音樂學院辦公室主任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我的浙藝芳華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