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藝新聞

幽蘭綻石城,小笛迷追“笛王”——《幽蘭逢春》亮相中國越劇節

出處:藝術創作處  文字:王玲瑛  圖片:呂東方  編輯:俞珂瑤  時間:2022-08-09
字體:放大 縮小

8月8日晚,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原創越劇《幽蘭逢春》作為第五屆中國越劇節參演劇目之一,在石城新昌尹桂芳大劇院上演。紀念“江南笛王”趙鬆庭的《幽蘭逢春》在越劇宗師尹桂芳故鄉演出,笛音與越韻交相輝映,吸引現場20多位小笛迷從台下追到台上。他們身穿“吹頌國樂,看我山河”的特製文化衫,圍著趙鬆庭嫡傳弟子、浙藝音樂學院院長吳樟華現場再奏一曲。這一晚,民樂在他們心裏播下了一顆傳承的種子。

_DSC0032.JPG

《幽蘭逢春》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小百花越劇院聯袂推出,傾情演繹“江南笛王”、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一代名師趙鬆庭先生的傳奇人生。作為著名笛子演奏家、理論家、作曲家和教育家,趙鬆庭將南北兩派的竹笛演奏進行融合,首創竹笛“循環換氣”演奏技術,創作了《早晨》《三五七》《婺江風光》等廣為流傳的笛子獨奏曲,研製了排笛、低音笛、彎管笛、骨笛等新樂器品種。作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一代名師,他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竹笛演奏人才,每年暑假期間,杭州成為全國竹笛人才學習聖地。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繼創辦趙鬆庭紀念館和藝術研究中心,多次舉辦紀念音樂會後,又攜手浙江越劇團推出原創越劇《幽蘭逢春》紀念一代大師。

該劇以趙鬆庭先生生平為藍本,采用笛曲《幽蘭逢春》為音樂線索,聚焦主人公從學笛從藝到參軍奔赴朝鮮戰場,登上世界舞台演奏,安守小紅樓授藝等人生片段,是第一部用越劇演繹現代浙江本土藝術家成長的作品。


《幽蘭逢春》先後入選了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第三批“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戲曲劇本扶持項目”、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2019年浙江省舞台藝術創作重點題材扶持項目和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資助項目,是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講好本土故事、傳遞文化聲音”的又一次舞台實踐。在主創陣容上創新整合了兩家單位的資源優勢。編劇孫強、導演陶鐵斧、作曲劉建寬、配器楊浩平、舞美設計裘冰、燈光設計周正平,服裝設計藍玲、張穎、楊贈林,化妝造型藍玲、陸怡、王玲英等,各大藝術領域創作專家構成一流的主創陣容。趙鬆庭由二級演員、“新鬆計劃”青年演員戲曲大賽銀獎獲得者黃劍勳飾演,“新鬆計劃”青年演員戲曲大賽金獎獲得者、袁派傳人王靜飾演趙鬆庭的妻子阿蘭,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華渭強甘當綠葉,在劇中飾演趙太爺。此次參演的浙江越劇團老中青三代演員大部分畢業於浙江藝術學校(現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他們對趙鬆庭先生有著天然的尊敬與深厚的情誼。由他們帶來的精彩演出,深深喚起大家對趙鬆庭先生的緬懷之情。     

中國越劇藝術節是由文化和旅遊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落戶浙江的國家級藝術節,每四年舉辦一屆。第五屆中國越劇節共有來自全國24個劇團24台劇目申報,經專家組審核,最終確定15台大戲參加精品劇目展演。《幽蘭逢春》是唯一一部由高校出品的參演劇目。

微信圖片_20220809191707.jpg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浙藝設計學院首席專家周正平燈光設計作品越劇《紅玉》參加WSD2022第五屆世界舞台設計展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