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交流

隱喻與明喻的區別

出處:宣傳部  文字:王新新  編輯:管理員  時間:2022-05-31
字體:放大 縮小

問學生“王某某是豬”與“王某某像豬”的區別在哪裏?學生回答,前者更肯定。我聽聽好像也有道理:”確實比用“像”來得更肯定。但問題是,我明明知道“是”或“像”通常是用來區別隱喻與明喻的,難道,隱喻與明喻的區別僅僅在一者“更”肯定一者“不太”肯定嗎?況且,在我們漢語裏,從來就不乏加強語氣的手段比如,我把句子變成“王某某很像豬” 或者“王某某非常像豬”,用增添上“很”或“非常”這樣的副詞來加強肯定語氣不行嗎?幹嗎非得用“是”或“像”來區別呢?看來,學生的理解有點問題。“是”或“像”確實應該是用來區別隱喻與明喻的,而不是用來區別肯定或不肯定的應該沒有問題真正的問題是:“是”或“像”為什麼能用來區分隱喻與明喻?

郭沫若有句著名的詩:“我是一條天狗啊”這當然是隱喻。假如,我把它改成:我像一條天狗啊。它就成了明喻了嗎?至少它看上去很別扭,好像不通啊。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我是一條天狗啊。”人們在看到這個句子時,並沒有要求你外形上像天狗,隻需你本質上與天狗有些許相似就行。而“我像一條天狗啊”人們就會質疑:你哪裏像天狗?天狗你見過嗎?這似乎是一條有價值思路:隱喻要求的是本質的相似,而明喻要求的是外形上的相像

天狗長什麼樣,我們不知道,我們隻聽說過有關天狗吞日的傳說。因此,一般不能取其外形的像與不像,而應取其本質上的似與不似。在“我是一條天狗啊”中“我”是所喻,即等待著被喻體比喻的本體,“天狗”是喻體我們首先應該明白喻體的本質是什麼,才能知曉本體中所使用的喻意會是什麼,這是讀詩解喻的基本常識因為,在 被喻體比喻前,所喻隻能是空白,它的本質需借用喻體的本質來定形。那麼,在該詩中,作為喻體的天狗何為?或者說,天狗的本質是什麼?一條天狗竟然敢去吞日!從其狂妄的行為中,透露出的是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權威的叛逆。對,叛逆應該是天狗的本質。從喻體的叛逆我們可以倒推出本體的“我”也具有叛逆的意味。此時,我們再通過全詩和創作的年代來驗證以上解讀,假如沒有相反的佐證,那麼,一個“五四”時期狂飆突進不畏權威並具有叛逆精神的“憤青”形象就出來了。由此,我們得到了第二條有價值思路:喻體是已定形的,本體是有待定形的,後者須借用前者的本質來定形自己的本質。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得知:隱喻追求的是本質上的相似,明喻追求的是外形上的相。所以,“我是一條天狗啊”就隻能說成“我是一條天狗啊”而不能說成“我像一條天狗啊”否則,就顯得情理不通。同理,“王某某是豬”與“王某某像豬”的區別也不在於“肯定”與否,而在於你的表達意圖是什麼――你想說“王某某本質上具有豬好吃懶做的品性”呢還是僅僅想說“王某某的長相有點像豬”假如你取的是前一種意思,那麼,你隻能用“是”以隱喻示之,假如你取的是後一種意思,那麼,你隻能用“像”明喻表示――修辭上的區別,實質上是表意的區別,這是第三條有價值的思路。

最後想說的是,深刻的或典型的隱喻是不說出喻體的,喻體這一顯示本質意義的現象被“隱”藏了起來。比如,“她心碎了”,是把心比喻成了一個可碎的物體,心的傷痛欲絕與物體的可碎在本質上是相連的,此時,喻體隱去,所喻的意義已然隱含其中,具有自明性――這其實就是作詩的方法。隱喻的奧秘,並且,詩人愛用隱喻的原因,也許就在這裏吧。

          (作者係基礎教學部教授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畢業季|勿忘浙藝燈光 院長黃杭娟在2022年畢業典禮上的講話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