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藝新聞

兩會浙藝聲音|我校省兩會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出處:宣傳部  文字:  編輯:杜俏俏  時間:2022-01-19
字體:放大 縮小

       1月16日至21日,浙江省兩會在和煦的冬日陽光裏溫暖召開。帶著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決心和信心,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以藝術家特有的敏銳和深情熱議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以藝術家的擔當和責任感為浙江省共富實踐加油鼓勁。他們是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一級舞美設計師周正平,浙江省第十三屆政協委員、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周麗芳。


周正平:落實文藝人才扶持政策 打造新時代“文藝浙軍”

       周正平提交了《關於加強落實高層次文藝人才扶持政策的建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先後提出關於人才工作的一係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省文化和旅遊廳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決策部署下,高度重視文藝人才培養,實施“浙江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計劃”,文藝隊伍不斷充實,文藝人才不斷湧現,但問題和困難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在當前浙江文藝名家隊伍建設存在自身發展與政策落實不平衡的矛盾。領軍人才配套激勵政策匱乏、高層次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培養、評價體係精準化程度不高等成為浙江文藝事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

微信圖片_20220122195116.jpg

      周正平建議:一是加強高層次文藝人才激勵服務,設立高層次文藝人才激勵專項資金3000萬元以上,通過選樹一批浙江成才、具有特殊文藝貢獻、精湛文藝水平的省內文藝領軍人才,引領全省文藝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文藝青年人才積極熱情投身浙江文化高地建設。對文華獎、群星獎、華表獎等國家大獎獲得者給予10萬元/人獎勵以及1000元/人·月的補貼。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傑出人才、全國技術能手,給予一次性獎勵。

     二是優化高層次文藝人才引才生態,設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經費,對省屬院團引進的領軍人才采取“一人一策”“一團一策”、拔尖人才給予配套補助(住房補助、演出補助、獲獎補助等)。設立緊缺人才培養專項經費,對省屬院團引進的戲曲緊缺行當尤其如武生、雜技緊缺人才等同樣給予配套補助(創作補助、住房補助、演出補助、獲獎補助等)。

     三是突出高層次文藝人才培養載體、評價機製改革,推出人才工作專項政策。新建國家級大師工作室、省級首席工作室、市級工作室。推動區縣建立中青年人才培訓基地和文藝人才孵化園區。實現到2025年青年文藝人才擔任省級重大藝術創作任務、重大平台基地、重點攻關課題負責人的比例達30%以上。打破學曆、年限、唯獎論對青年人才評價的捆綁,對敢於創新、敢於揭榜掛帥且成果優異的青年人才應破格評定。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一切事業的根本。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文化強省建設的核心,培育一支領軍人才強、藝術門類全、梯隊層次完備的“文藝浙軍”,形成領軍人才、文化英才、優秀青年藝術家共同組成的“金字塔”形人才隊伍。


微信圖片_20220122195215.jpg


周麗芳:從人才和場所兩方麵推動物質和精神共同富裕

       周麗芳提交了兩個建議:《夯實基層精神文化共同富裕人才方陣》和《鼓勵企業向社區開放內部展廳,打造“家門口的博物館”》。


微信圖片_20220122195332.jpg

      共同富裕,不僅是要大家一起“富口袋”,更要“富精神”“富腦袋”;物質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為此,必須堅持打造一支“先進文化意識強、懂專業、會管理、會組織、沉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高質量基層文化人才隊伍。”不斷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凝聚起推動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中的文化力量。

      一要強化文化人才隊伍編製保障。恢複鄉鎮綜合文化站編製,嚴格按照所轄區域常住人口數配足配齊編製及工作人員數,保障基層公共文化活動的高水平開展。二要加大源頭文化人才隊伍培養和已有文化人才隊伍繼續教育的力度。按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要求,打造出一支具有較高專業文化素養的基層文化隊伍。三要探索開放式學習模式,做強“互聯網+文化人才繼續教育”。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通過“互聯網+文化人才繼續教育”,形成開放式學習模式,逐步達到行業受眾群體全覆蓋,走出一條持續提升文化人才終身教育的信息化之路。

微信圖片_20220122195407.jpg

      民營經濟是浙江發展的金名片,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最大特色和最大優勢,民營企業家是浙江的最寶貴資源、最寶貴財富。在“富腦袋”這件事上,企業是大有可為的。周麗芳以晚清狀元張謇創建南通博物苑,開啟了中國文博事業先河的事例,建議有實力有情懷的民營企業向社區開放內部展廳,打造“家門口的博物館”。

近年來,企業展館已成為許多企業的標配,但由於企業普遍缺乏對博物館、展館的專業認知,導致投入巨資後使用頻率低下、傳播效果、用戶體驗都不佳,最後成了閑置資源,這和展館建設動輒高達數百萬的巨大投入不成比例。將這些閑置的企業展館,拓展成與所在基層行政區域共建的社區博物館,如定期向公眾開放,接納公眾參觀、青少年第二課堂教育等等,甚至還可以向旅遊業延伸。

     “家門口的博物館”計劃將是一個群眾、企業、社會多贏的舉措,群眾多出可利用的社區公共文化設施,享受文化大餐、得到實惠;企業可增加口碑效應,進而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對整個社會來說,讓大眾了解了企業家的艱辛和不易的同時,讓更多的人近距離了解企業,從而擴大浙江企業的影響力,進而夯實“文化自信”與“文化複興”的底層邏輯。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