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交流

《羅生門》:真相永遠隻有一個

出處:宣傳部  文字:李曉羽  編輯:管理員  時間:2021-09-30
字體:放大 縮小

黑白的畫麵,畫質不清,沙沙帶有噪音的音響,但就是這樣一部作品——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的《羅生門》,70多年過去了仍是一部佳作。

寬大的羅生門,荒蕪,破敗,野狐肆躥,烏鴉低啼。雨下得很大,好像在為了衝洗著什麼罪惡一樣,死命地衝刷著門前青苔上的印記,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煙霧迷蒙,四周像是被什麼包圍了,空氣中彌漫著恐怖的氛圍。在這裏聚集了三個人:行腳僧、樵夫、雜工,他們在門下躲雨,互相嘮嗑。樵夫告訴雜工一件一直困擾他的怪事——3天前,他上山砍柴,在山上發現了一具男人的屍體。他報了官,實際上他掩蓋了自己因貪圖小便宜而拿走了屍體胸口上的短刀的細節。樵夫說,凶手是個有名的大盜,與武士的妻子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情,大盜對自己作案描述的時候,故意隱瞞了強暴武士妻子後又請求原諒的這一情節。行腳僧補充道,武士妻子強調自己的行為是另有原因,她厭惡丈夫冷酷鄙視的眼光,為了減輕自己一點罪責……四個人有四張嘴,各自說著對自己有利的事件發生經過,都希望減輕自己的罪過,每個人都在試圖隱藏自己自私的本性。

《羅生門》就是這樣顯露出它的“倔強”。虛偽、謊言,像保護罩一樣包圍著他們,使他們逐漸地迷失了真相。“羅生門”於是就成為一種象征,它不隻是區分人世與地獄之門,也是區別真實與虛假之門——門外的人渴望門內人的認可,門內的人也渴望門外的人接受自己。大家各執一詞,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隻講述對自己最有利的那一麵。而這些“事實”一旦結合到一起,真相就會變得晦暗不明。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撒謊是不是人的本性?在這個世界上,能有多少人做到對自己誠實?是不是人們太脆弱了所以才習慣於撒謊,甚至是對自己撒謊?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真相永遠都隻有一個。再看此片,我想,對於新聞媒體來說,不能以一己之見去報道新聞、闡述觀點,而作為一個“新聞人”,我們更要遠離羅生門,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看待這世界。這或許就是《羅生門》給我的最大啟示。

(作者係文化管理係2019級公共文化班學生)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浙藝見證汗水,汗水見證成長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