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交流

緊跟黨走振興鄉村

出處:宣傳部  文字:胡藝  編輯:管理員  時間:2021-06-30
字體:放大 縮小

 “四塞無他虞,唯此桃花源,這是宋代詩人沈晦眼中的我的家鄉——鬆陽。以前提到“鄉村”一詞,總不禁聯想到“衰敗”“簡陋”“沒有生氣”,似乎它就是落後的代名詞。現如今,鬆陽有了“智能製造新城”“中國有機茶鄉”“全域康養勝地”“國家傳統村落公園”四張金名片,享譽省內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曆史影響和重要意義,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民族的“血液”和精神家園。傳統村落是巨大的文化遺產寶庫,鬆陽至今仍保留著100多個風貌完整的傳統村落,蘊含著深厚的曆史文化信息。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鬆陽縣委指出“以文化引領鄉村振興”。近年來,鬆陽縣既積極弘揚傳統文化的精髓,發揮好鄉規民約的教化作用,又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建設全縣域生態鄉村博物館。茶葉博物館、契約博物館、紅糖工坊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以公共活動空間的形式,聚集人氣、凝聚人心。在黨的領導下,鬆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鄉村振興戰略首次出現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當中提到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鬆陽在黨的政策引導下,以農業景觀為依托,推動農業與旅遊相結合,大力開發農業綜合旅遊項目。就拿大木山茶園為例,它早已不是從前單一的茶葉種植園,而融入了觀光、騎行、休閑等功能,同時由政府引導幫助村民將民居改造成民宿,發展了旅遊業,推動了遊客就地消費,拉動了當地農民的經濟增長,大大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水平。除此之外,西坑村、平田村、陳家鋪等十幾個村子都將古村落景觀與旅遊業相結合,打造了眾多旅遊項目,吸引了一批高層次人次、年輕原住民回村創業,有效激活了傳統村落的生機和活力。

兩年後,我將作為一名定向文化員回到家鄉,我想我應該將浙藝所學知識與鬆陽鄉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曆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作者係文化管理係2020級定向1班學生)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鍾麗燕:浙藝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