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交流

有些路,要一個人走

出處:宣傳部  文字:胡藝  編輯:管理員  時間:2021-02-14
字體:放大 縮小

“想走得遠,就結伴同行。”三五成群,安步當車,相互扶持著前進,誠然可以前行到遙遠的前方。但踏上最遠路程的往往都是靈魂孤獨的人。

楊絳,被尊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先生”的女性。晚年的楊絳先生,女兒和丈夫相繼離她而去,年近90歲,她孑然一身,但淡然從容,心靜如水外人要拜訪,通常謝絕,隻潛心做學問。她晚年創作了《我們仨》《走到人身的邊上》等,並把丈夫錢鍾書留下的幾麻袋天書般的手稿與中外文筆記,多達7萬餘頁,陸續整理得井井有條2003年出版了《容安館劄記》3卷、178冊外文筆記;2011年20卷的《錢鍾書手稿集中文筆記》麵世。楊絳百歲高齡,卻達到創作生涯頂峰。在飽嚐生活的磨難之後,她保持著孤獨而高貴的靈魂,為錢鍾書,更為中國文化保留了至為珍貴的文化遺存。她說,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後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於普通人。

可見人走多遠關鍵還在於自己其實就是靈魂孤獨的實質,也是他們踏上“最遠”的逐夢之路的動因而這些靈魂孤獨的人想要走完這路,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孤獨。楊絳先生用自己孤獨、堅毅的身影走完了最遠的路,用自己的孤獨成就了卓越高貴的人生。

更何況在最大的挫折和困難麵前往往需要自己去扛,沒有人能幫得了你。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他26歲時突發性耳聾,這對於一個作曲家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了。他對於這個感官的需求超乎一切,但醫生也無法給予他有效的幫助。他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裏,當然是孤寂的。但也是那種無以言述的孤獨造就了他在作曲方麵最高尚的靈魂。在巨大變故麵前,他隻能靠自己渡過這個劫。對於我們來說亦是如此,真正的挫折與難過是無法與別人訴說的,在這些麵前,他人的安慰都是微乎其微的。

後來我終於明白,快樂是共享,苦難是自抗。你扛過去了,才是屬於你的一生。

個體對於群體有與生俱來的依賴性,因為在群體裏能攻克自己難克服的困難。當一個人過分依賴別人時,他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我曾經是個無法忍受孤獨的人,毫不誇張地說,覺得上廁所也得有人陪著,更別說吃飯,買東西……我可能會因為同伴不去吃飯,寧願餓著我也不想一個人獨行;遇到難題,就馬上去請教朋友,美其名曰合作,實則是偷懶。當我對群體生活產生依賴後,我就無法忍受孤獨,一個人時就什麼都幹不了,甚至一個很小的困難都能將自己嚇倒。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發現獨處的好處。我一個人走路時,可以安靜地聽歌,回想今天學到的內容,挺好;我一個人學習時,遇上難題用心鑽研,又在破解後獲得的成就感,甚好;我一個人閱讀時,沉浸在文字之海,享受文字的美好,特棒!慢慢地,我不再依賴別人,嚐到了獨自前行的美麗。

真正的成長是一個人的,可能別人可以拉你一把,但沒有人能代替你去迎接成長的挑戰;最美的風景也是一個人的,沒有人能幫你登上“一覽眾山小”的高峰。有些路,終歸要自己走。

      (作者係文化管理係20定向1班學生)

四版之三.jpg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人生因愛而美麗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