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交流

在萬年上山感受文物修複之不易

出處:宣傳部  文字:王新  編輯:管理員  時間:2021-11-30
字體:放大 縮小

前段時間,因上山遺址博物館的文物藏品要參加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其中部分彩陶器需要進行緊急修複與保養,我校接上山遺址博物館邀請,文化管理係文物修複與保護專業朱偉潔老師帶領我們奔赴浦江,進行文物修複工作。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文物修複工作,完全是全新的體驗與感受。平時自己參觀博物館,與館藏文物永遠有一牆之隔,那冰冷的櫥窗,仿佛將我和它的聯係隔斷。而這次文物修複工作中,當我從博物館櫥窗中小心翼翼地把那曆經萬年時光的文物抱出來的時候,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物的溫度——一眼萬年,仿佛自己置身在萬年前,與先民們在一起勞作對話,一起生火做飯。或許在那萬年前,也有一位先祖和我在同一個地點,在一起研磨著紅石頭,給陶器上色。

這次文物修複工作,我更多的還隻是打打下手。比如在文物修複工作前進行文物攝影,對文物建檔記錄;在老師及學長進行修複的過程中,幫他們扶持文物,準備修複材料;在修複時候需要草木灰材料,老師安排我到戶外去尋找……諸如此類。

這次修複的彩陶器大部分以紅陶為主,在尋找草灰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與這類陶器顏色相近的紅石頭,我思考著用這類材料進行修複會不會更合適,於是便將這些石頭研磨成粉製成修複材料,用於之後的修複工作中,最後證明這類石粉的作用不亞於草木灰,甚至比草木灰更加好用。這讓我很開心,說明我雖然資曆尚淺,但也能為團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們的臨時修複工作室並沒有拉上窗簾,參觀上山遺址博物館的一些遊客也能看到我們修複的過程。當我在戶外尋找草木灰,研磨石粉時,有些遊客並不了解我們在做些什麼,他們還以為我們隻是在裏麵對文物進行研究。可能文物修複工作在社會上並不“知名”,還沒能被大多人熟知,但我相信通過一批又一批與我們一樣的文物修複工作者的堅持,一定能讓全社會的人了解並理解文物修複這個職業,知道它的重要性。

時間在文物麵前好像流逝得更加飛快,陶片的拚接,石膏的填補與打磨,以及文物最後的上色,一些看似簡單的工作,但真操作的時候才發現是如此的困難,因為此時麵對的是文物,每一個步驟都關鍵,每一個動作都需正確連貫。我校師生一行七人,各司其職,從中午到晚上,一共修複與保養文物6件,專業、嚴謹、高效地完成了該期工作,得到了館方的高度認可。

這次文物修複工作讓我懂得了文物修複工作的不易,也讓我了解到了自身的不足,讓我明白自己應當把基本功打得更牢更堅實。文物修複之路,道阻且長,但這也更加堅定了我成為文物修複工作者的決心。

               (作者係文化管理係2020文物修複班學生)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廣場舞有感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