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交流

做文物的守望者

出處:宣傳部  文字:劉鼎  編輯:俞珂瑤  時間:2021-10-14
字體:放大 縮小

      我與浙藝和文物專業的緣分,似乎生來就已注定。

      由於父親曾在博物館工作,我幼年的啟蒙讀物,便是文物考古一類的圖冊。那些古樸厚重的石器,紋飾精美的陶瓷,還有考古人員一絲不苟的神情,都在我內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們常說,把自己的愛好當成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此在擇校時,我選擇了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文物鑒定與修複專業,成為了2007級文管係的一名學生。

微信圖片_20211011165152.jpg

回憶浙藝時光 


      文物鑒定與修複課程,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果僅停留在課堂和書本,所學到的不過是幾張照片中的信息,永遠無法學會鑒定一件文物。隻有親眼去看、親耳去聽、親手去觸碰,才能感知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深遠與廣博。

       仍記得陳子達老師第一次帶我們去杭州收藏品市場參與實踐,與買家賣家交流,上手各種文物標本,教導我們鑒定的知識與技巧。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奇妙體驗,手中拿著一塊小小的瓷片,仿佛承載著大漢盛唐的風華、元宋明清的遺韻。後來我才明白,文物是古代先民智慧的結晶,是一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鑒定文物,就如同和古人對話,隻有了解對方的曆史背景,才能產生同理心,產生更深入的思考,做出更準確的辨識和斷代。

      從那以後,逛收藏品市場成了雷打不動的慣例。我和小夥伴們每個周末都會包一輛五菱麵包車,淩晨4點半從浦沿出發,趕到湖墅南路去參與實踐,三年來風雨無阻。通過大量接觸標本、向其他收藏者偷師學藝,我從一開始的懵懂無知,到略微積累了一些鑒定知識,這讓我在日後的文物工作中受用無窮。

       在學校裏,陳老師總是把“複合型人才”掛在嘴上。因此,我們除了公共課和文物鑒定、陶瓷修複、文獻修複等專業課外,還要學習繪畫、陶藝、裝裱,甚至平麵設計。當時我很不理解,因為文物知識浩如煙海,三年時間僅學其中一門都不夠用,為什麼還要浪費在無關的課程裏呢?直到後來走上工作崗位,才知道“技多不壓身”所言非虛,這些技能竟然先後派上了用場。感謝班主任餘綠筠老師,感謝文管係錢杏芬、胡海影老師,是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心,讓我順利完成學業。感謝趙瓊老師,為我打下平麵設計的基礎,讓我能在策展人的舞台上有所作為。

微信圖片_20211011165204.jpg

談談文博經曆 


      2010年畢業後,我進入鬆陽博物館工作,正式成為浙江文博隊伍的一員。從一名文鑒專業畢業生到一名文博單位工作人員,這種轉變既有挑戰,也有樂趣。在基層博物館裏,必須及時更新技能,才能適應工作單位的需要。除了文物藏品方麵的工作外,有時要做講解員,引導重要來賓、學生團隊、外地遊客參觀博物館展廳,講解當地的曆史文化和文物的背景故事;有時要做安全員,檢查消防安全器材,巡查古建築修繕工地,排查文物庫房安全隱患;有時要做搬運工,展覽布展時擺放文物、懸掛展板、調試燈具、搬運積木台和展櫃……無論做哪一塊工作,我都精益求精,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希望能通過這些微小的工作,讓更多文博係統的同事認可我們的學校,認可我們文物鑒定與修複這個專業。

      在鬆陽博物館工作的十年裏,我策展了三十餘次展覽,參與了茶葉博物館、契約博物館等多個專題博物館的籌建,參與了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和第三次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積累了一定的博物館工作經驗。2020年,我告別博物館,調動到麗水市蓮都區文物保護管理所,開始從事古遺址、古建築和近現代史跡的保護工作。

      文保所和博物館雖然同屬文博係統,但工作性質差別很大。博物館屬於“內向型”,專注於地下文物,文史資料的查閱、藏品賬目的整理、展覽方案的撰寫,都不離案牘。而文保所屬於“外向型”,下鄉是家常便飯,不僅要和各部門、鄉鎮打交道,還要在文物修繕過程中協調施工、監理、產權人的關係。並且,不同於保護措施嚴密的博物館庫房,地上文物大多位於鄉村、田野、山林,安全方麵的壓力非常大。

        對於在博物館度過的四分之一工齡、已經習慣內向型工作的我來說,這是一項身體與精神的雙重考驗。麵對困難,我深刻認識到自己過去的缺陷,搞文物不能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文物工作者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需要像普通公職人員那樣,能夠應對行政工作。我以浙藝的校訓“求真 尚美 精藝 修為”要求自己,努力適應工作性質的轉變,期待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出浙藝人的能量。

        文物是中華文明的物質載體,文物工作是一項崇高而神聖的事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文物資源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希望做一位文物守望者,永遠堅守在這片陣地上,將自己的螢火之光,彙入祖國文物事業的浩瀚星河。

寄語學弟學妹

       畢業後的十多年裏,有越來越多的學弟、學妹加入到浙江文博係統的大家庭中。他們有更充沛的活力和朝氣,更豐富的技能和知識,更強的責任心,更多的創造力,是我學習的榜樣。在工作中,經常能聽到老前輩對他們讚賞有加,作為校友,我也感到與有榮焉。

       如今的文物工作,已不再是我剛畢業時的老黃曆,類型越來越豐富,問題越來越複雜,涉及部門越來越多,安全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地下文物要“走出去、活起來”,地上文物要“多規融合、文旅融合”,文物數據和消防安防要“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每一項都是文物人未曾經曆過的挑戰。這些新時代的新課題,更需要學弟、學妹們去思考和探索。

       保護文物是一個苦活、一件難事,自然災害、盜竊盜掘、保障不力、違規建設、違規用火用電等安全問題,都可能使脆弱的文物毀於一旦,且不可再生。文物沒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因此,文物人就是文物的最後一道防線。做好文物工作,需要一絲不苟的專業精神,需要風雨無阻的日夜堅守,需要不計得失的人文情懷。希望更多的學弟、學妹們加入文博隊伍,從事文物事業,將中華文明的珍貴遺產傳承下去,將從前的美好事物留給未來。


劉鼎,浙藝2007級文物鑒定與修複班校友。現就職於麗水市蓮都區文物保護管理所。文物博物館員,浙江省博物館學會、蓮都區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先後在鬆陽博物館、麗水蓮都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從事陳列展覽和文物保護工作。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母校改變了我的人生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