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資訊

【杭城展訊】美院民藝館開館展:天工開物——江南鄉村工藝的世界

出處:浙江文藝  文字:宣教處  時間:2015-09-22
字體:放大 縮小

“天工開物——江南鄉村工藝的世界”

展期:2015年9月20日-2016年1月15日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於9月20日下午3時正式開館。開館展題為:“天工開物——江南鄉村工藝的世界”,是根據中國美術學院所收藏的傳統民族民間藝術的幾大品類組合而成的綜合展。

   展覽通過“百椅百態”、“格物之知”、“日用即道”三大板塊,展出江南民間100把坐具百把、100扇窗格及100件器具,以此管窺江南鄉村工藝的世界。此外,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藏有皮影及相關的工具、樂器、手抄本等藏品48000餘件,常設展覽“光影世象”以中國傳統故事的敘事和戲劇中的“盒子”手法,展現這批皮影相關收藏。

   江南的民藝具有獨特的品質,水鄉的溫潤養成了江浙手藝人沉靜和平和的性格,他們在楊柳和春雨中沉默勞作,理解與田園的和諧相處之道,並循天時、地氣、材美、人和的原則,創造出巧奪鬼斧的尋常器用,這是民藝的巨大價值,它誠實而有智慧,平常而蘊含雋永的美感,今天重新審視它們,也許它是我們麵向更瞬息多變未來的一把鑰匙。椅子作為坐具最能體現傳統生活的“態”度,中國的“椅子”不僅是功能的,還在很多時候呈現出倫理的特點;而江南的窗格也早已從建築裝飾中獨立出來,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構成意匠”的獨立藝術樣式;鄉土中所用的器具是最能體現一方水土生活智慧的部分,“日用皆道”是美學也是尋常的真理。

   天工開物”語出於宋應星同名著作,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生活日用以至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宋應星的偉大不僅是對傳統造物智慧的全麵總結,而且也是對自古以來被視為九流之末的“手工藝”的主體性的肯定和讚美,這在儒道思想為主流社會中是一種了不起的作為,具有超越時代的遠見。今天,科技更發達,物質製造更加先進和豐富,但是,人和物所處的實在關係沒有變,身體、地球中的自然山川,幾千年來仍舊依然,在越來越多的虛擬生活中,我們反而越懷念古老的質樸和本質,而這懷念的中介物,就是傳統民藝。

   

關於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使命:畝作、髹飾、陶瓷、編織、印染、皮影等諸多民族、民間手工技藝,涵容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智慧,茶米為食、麻絲為衣、竹陶為用、林泉為居,代表了東方物質文明和獨特的生活方式。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以中國傳統物質文化、設計思想為收藏、展示和研究對象,致力於中國手工藝文化的承繼、活化和再生,在全球化語境中,重建東方設計學體係和文化生產係統,以此滋養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傳播中國美學價值和文化精神。

   建館理念:中國美術學院在浙江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於2011 年開始動工興建民藝博物館,目標是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學民藝研究博物館。它集收藏、展示、研究、教學、傳習於一體,麵向校內外、國內外開展研究,展示傳統生活之美,為現代手工藝術的發展和傳統文化的活化提供知識源泉。

   收藏與展覽: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目前擁有以中國各地不同風格皮影藝術為主的、兼顧民族服飾、木版年畫、剪紙、刺繡、民間器用等品類約4萬5千餘件收藏,計劃陸續推出研究性的專題展覽。同時,還將製定《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作品捐贈和收藏製度》,通過社會募集,逐步豐富館藏。

   教育與傳習:手工藝教育是民藝博物館的重要日常工作。通過技藝傳習所和工作坊等形式,服務學校傳統工藝文化的教學和研究,同時也為公眾免費提供觀摩和體驗。

   建築與空間:民藝博物館位於中國美術學院象山中心校區內,屬於杭州南部丘陵地帶的象山半山腰間,總用地麵積為12204平方米,總建築麵積4936平方米,其中展區麵積1667平方米、附屬收藏麵積800平方米、傳習中心180平方米,另外還設有能容納200人的學術報告廳和大小會議室。

   該建築由日本著名建築設計師隈研吾(Kengo Kuma)設計。整個博物館形態呈菱形,單層坡頂,隨丘陵之字形俯伏,與傾斜的地形相結合,是與自然共存的有機建築。建築還利用中庭引入了自然元素,與環境融和,並采用南方傳統灰瓦砌築外牆,彰顯地域曆史記憶,同時,其鋼架和絲網結構,又使建築超越傳統語言而頗具現代感。建築與山腳的明代牌坊為鄰,與從山腳綿延至山頂的古牆互為呼應,繼承了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原有的梯田茶園風光,體現了設計師“讓建築自然消失”的理念。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杭城展訊】9月展覽預告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