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品牌

綜合展演季

出處:宣教處  文字:朱海閔 馬向東  時間:2012-12-07
字體:放大 縮小

綜合展演季:用藝術點化心靈

高校是文化重鎮,藝術院校尤是。高校校園文化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示範區和輻射源”,藝術院校更應自覺尋求藝術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將藝術作品和藝術活動陶冶情操、啟迪思想、塑造人格、照亮生命的過程與校園文化對師生行為觀念的教育引導和學校精神的傳承弘揚有機統一,使學生的技能提高與精神成長同步。

建院以來,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一直努力探尋藝術職業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契合點,自2003年起,相繼開展了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兩年一屆的“校園S星秀”等校園文化活動,學生劇社、動漫社、文學社、記者團、青年誌願者協會等20多個學生社團的活動活躍。而最具內涵特色和貼近學生實際需要的校園文化品牌則是“綜合展演季”,這是學院在構建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融合通道的理念影響下,逐漸形成並深受全院師生歡迎的具有藝術職業學院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在2007年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首次舉辦的全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評比活動中,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參評的《用藝術點化心靈——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綜合展演季”》以全省高職院校組總分第三名成績,榮獲首批浙江省高校校園文化品牌稱號。

一、“綜合展演季”的由來

2003年底,以2004屆戲劇、舞蹈專業畢業生為演出班底的音樂劇《五姑娘》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投排,2004年9月,該劇在第七屆中國藝術節上榮獲“文華大獎”,並於2005年獲得“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入圍獎,此後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入圍獎、浙江省精神文明成果“五個一工程獎”特別獎;同年9月,學生排演話劇《安妮日記》參加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活動在滬公演34場;11月,畢業彙報劇目越劇《白兔記》參加上海“白玉蘭”獎展演並獲獎,短短兩個月後,越劇《荊釵記》在本省“新春演出季”上廣獲好評。成功的喜悅使師生對排演畢業大戲的熱情普遍高漲,其他專業係也都希望有機會集中展示教學實力和人才培養成果,學院敏銳把握這一時機,因勢利導,借鑒國內外通用的“集中一段時間連續推出豐富多彩的劇(節)目”的運作形式,“綜合展演季”應運而生。通過這個項目的設計運作,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初步構建起了一條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相互融合和促進的有效通道。





原創音樂劇《五姑娘》




話劇《安妮日記》





越劇《白兔記》


二、“綜合展演季”的基本思路與目標

“綜合展演季”的基本思路,是充分發揮我院音樂、舞蹈、戲劇、美術等藝術門類齊全,表演類與非表演類專業互補性強,劇場、音樂廳、演播廳、錄音棚、展廳等設施完備的文化資源優勢,以作品為載體、以舞台為陣地,進行層次較高的藝術創造和審美教育,引導學生掌握精湛技藝,培養優秀品格,恪守職業道德,弘揚職業精神,打造藝術特性與行業特點鮮明、對人才職業素質促進作用明顯、被師生所歡迎和認可的校園文化品牌。

“綜合展演季”的實施目標,重在突出積極的價值取向、強烈的時代氣息、深刻的精神內涵和先進性品質,重在體現“培養德藝雙馨高素質人才,服務浙江文化大省建設”的辦學宗旨,重在弘揚“求真尚美精藝修為”的校訓精神,重在形成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園新風尚。






音樂係04音樂表演畢業彙報






美術係05級學生作品展


三、“綜合展演季”的實施方法

“綜合展演季”安排在每年下半年至次年初,為期10周,項目彙集院內各專業畢業班學生的畢業大戲、戲劇片段或戲曲折子戲專場、各類音樂會、舞蹈專場、綜藝晚會、美術作品展、文化沙龍等,體現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經典藝術與時尚文化相結合,很多節目完全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同學們唱念做打顯不凡身手,詩畫樂舞展亮麗風采。戲裏戲外,台上台下,師生在互動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創作、展演、觀賞、評論、交流活動。全院師生以“技”會友,以“藝”論道,在積極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熏陶中,領略藝術的無窮魅力,體驗藝術之美與道德之善的統一,培育人文精神,培養美好情懷,提升審美能力和藝術鑒別力,增強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經過多年的實踐,這一項目業已成為學院主題較鮮明、影響力較大、覆蓋麵較寬、“叫好又叫座”的校園文化活動。至今,每年一屆的展演季已有近兩百台(場)劇(節)目演出和作品展覽及文化交流活動,不僅院內師生參與熱情高,社會觀眾人數也相當可觀。

四、“綜合展演季”的主要成效與經驗

“綜合展演季”是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根據藝術類院校的專業特色,從學生特點和成長需要出發打造的校園文化活動,融專業藝術和校園文化特性於一體,其激勵、導向、示範、育才作用日益凸顯。

   (一)進一步拓寬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校園文化建設和藝術教育都必須堅持先進性品質,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引領,從這個意義上說,二者有著共同的目標指向和實現途徑,理應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實踐中我們清醒認識到,在人們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更趨多元的當下,急功近利地追求藝術商業價值最大化和娛樂文化、低俗文化的盛行,以及片麵強調張揚個性和表現自我等等,對藝術院校學生的人格塑造和職業道德養成產生了不良影響和負麵作用,因而更需強化“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的自覺。

“綜合展演季”作為全院標誌性文化藝術活動,理直氣壯地高揚主旋律,強調進步文藝對時代風尚、民族精神、大眾思想道德素質的導向和引領;強調文藝創作必須以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前提;強調文藝工作者肩負的發展先進文化、服務和諧社會的曆史責任和時代使命,激勵藝術學子為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先進文化作出貢獻。

2006年11月,正值“展演季”期間,我院師生與《錢江晚報》記者共聚一堂,開展“演藝圈榮辱觀”大討論,表演專業的同學們旗幟鮮明地表示,“做演員首先是要做一個‘人’,良知和操守很重要。要準備好個人素養、專業技能、思想素質等,堅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線。對於成名,要有一種平和的心態,不要用急功近利的眼光和投機取巧的做法對待藝術,這兩者都是對藝術的不尊重”。這充分說明,在思政理論課主渠道、主陣地之外,我們結合專業特性、學生個性及成長成才要求,堅持“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將文化藝術活動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拓寬渠道的做法是有意義的。

   (二)進一步提升了藝術人才職業素質

德藝雙馨是文藝人才最寶貴的職業素質,也是我院一貫秉承的育人目標,校園文化建設要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綜合展演季”提供了學生創造的舞台、展示的天地、互動的空間,使他們的能力素質得到全麵鍛煉和提高,“在淨化自我靈魂的同時去純潔人類靈魂,在優化自我品質的同時去提升社會品質”。有老師形象地稱:十堂專業課的效果也抵不上登一次台。因為隻有在舞台上麵對觀眾,才能真切體會何謂“戲比天大”、“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紅花還需綠葉襯”,感悟藝術之魂在於貼近大眾和不斷求真求美求新。

1、滋養心靈,錘煉演技

“綜合展演季”上演的眾多劇目,題材廣泛,體裁多樣,貫穿了傳承民族文化,反映人民心聲,謳歌時代精神,直擊現實撻惡揚善的主旋律,對學生教益頗多。音樂劇《五姑娘》讚美超越社會地位、世俗觀念的純真愛情和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追求;“南戲經典”改編的越劇《白兔記》、《荊釵記》歌頌中華民族守信重諾、忠貞不渝的傳統美德;先鋒話劇《思凡》,話劇《茶人杭天醉》、《安妮日記》、《欽差大臣》、《傾城之戀》、《獨立節的宣判》和《上帝負責?》,新編越劇《紅樓人物秀》等,有的改編自經典同名小說,有的劇本曾獲得美國和英國國家戲劇獎。這些作品,或歌頌共和國軍人崇高的獻身精神,呼喚革命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或展現生命的尊嚴與勇氣、人性的美好與善良;或辛辣諷刺官僚腐敗,無情批判現實醜惡;或揭示商業社會由人性扭曲、道德危機、信仰失落所引發的一係列社會問題……其中所蘊涵的深刻主題、時代氣息和積極導向,激發起學生的創造靈感和激情,為學生的審美體驗提供了廣闊的想象和思考空間,豐富了青年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積累,他們被感染、被感動、被感奮,從而真正“入了戲”——長足的進步不僅體現在演技慢慢由青澀變得成熟,更有對生活態度、人生真諦和社會責任的自覺思考,而這,正是藝術教育的意義和價值所在,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2、培養藝德,磨練意誌

音樂劇《五姑娘》演出超百場,觀眾達20萬,輾轉巡演於全國全省各地,大大小小無數次排練修改,參加演出的師生過百人,從未有一次彩排或公演因演員生病等原因而取消或臨時調整。不管是在北京保利劇院還是在臨時舞台甚至工廠車間、田間地頭,不同的隻是演出條件、環境、設施,尊重藝術、尊重觀眾的認真、投入與虔誠之心是相同的。

“演出季”的綜合性既體現在多藝術門類的綜合呈現,也體現在各係之間跨專業的團結協作。美術、影視技術、文化管理等非表演係的學生,通過競爭上崗方式“受聘”到劇組參與舞美設計和燈光、服化、音響操控以及海報設計、觀眾組織、信息發布等劇目宣傳、策劃和市場營銷運作。從中同學們既掌握了劇目生產的必要流程和環節,更體認到一個戲能在台上完美地“立”起來,必須依靠創作團隊的默契協同,必須學會尋求合作、適應合作、善於合作。

戲劇係、音樂係、舞蹈係和附中每年創排節目呈集團化趨勢,均為係列演出劇節目,影響日益擴大。如音樂係曾經連續推出07屆6個班8台畢業彙報音樂會,排演過程長達數月,老師們在節目安排、角色分配、任務分擔等環節上對學生積極引導,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磨礪了學生意誌品質,也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們養成了服從大局、團結合作、謙遜禮讓、善待同行的好習慣,8場教學成果彙報音樂會,呈現的是同台獻藝、同道切磋,教學相長、師徒共進,台上樂音繞梁、台下擊節應和的美妙場景。  

3、涵養情懷,曆練能力

文藝工作者要“真情熱愛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真誠理解人民,在人民的偉大中獲得藝術的偉大”,這是一種在與觀眾麵對麵的心靈溝通中產生的職業情懷和藝術良知,“綜合展演季”是邁向這一境界的第一步。觀眾由衷的掌聲與喝彩、真誠的眼淚與歡笑,是對演職員最高的肯定,是在課堂和排練廳所無法體會和感受的。有的同學從一開始緊張得不知道如何出場到後來慢慢跟觀眾有了心的交流、有了情的互動,他們用心靈贏得了觀眾,觀眾的掌聲使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也更理解演員與觀眾、藝術與人民的水乳交融關係。“舞台是神聖的,要對觀眾負責”成了學生們樸素而本色的職業情懷和藝術良知。

“綜合展演季”以舞台為主要陣地,在社會的“大舞台”上,我們的同學盡展才華,演繹精彩:已堅持數十年的藝術采風,大學生暑期“送戲下鄉”、“藝術支教”及“青年誌願者”活動,每年規模不等的往農村鄉鎮、革命老區、企業、學校、社區、部隊、敬老院的近400場各類演出和社會實踐活動等,同學們在參與中學會關注時代、關注生活、關注民生,從普通人的生活中提煉創作素材,從平民百姓身上汲取藝術營養,培養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三)進一步弘揚了校園精神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近60年的辦學實踐,精神文化傳統積澱豐厚,“黃龍文脈”綿延不絕,前師先賢的崇高風範流傳至今:“越劇皇後”姚水娟——“我就要唱響越劇,越唱越高,越唱越遠”;“江南笛王”趙鬆庭——“訓練有素的耳朵,對16音分的偏差就很難受”;“江南活武鬆”蓋叫天——“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共產黨”;“練死了,演活了”;“一要苦練,二要苦思”。

前輩藝術家對藝術與人生崇高境界的畢生追求和不懈努力,感人至深,激人奮進,成為薪火相繼的學院精神和文化品格,學院奉行的“求真尚美,精藝修為”的校訓與之一脈相承,反映了學院在人才培養和校園文化建構方麵的核心追求,並正逐步成為全院師生立身處世和從教求學的共同準則與道德規範。“綜合展演季”作為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載體,倡導“求真理,學真知,做真人;崇尚美,發現美,創造美;學無盡,藝無涯,精技藝;修其身,立其德,踐榮辱”的校訓精神,堅持我院綜合藝術人才培養特色,培育學生德藝雙馨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全麵優化藝術人才職業素質,既符合藝術人才培養規律,又是藝術人才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更是對校園精神的繼承、弘揚、光大。








五、“綜合展演季”的建設方向

學院將在認真總結“綜合展演季”項目特色、實施方法、實際成效的基礎上,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統籌領導和長效運行機製的建立與完善,項目的規劃設計要整合院內各種資源;工作運行上要加強統籌協調,形成教學管理、實踐管理、後勤保障、宣傳教育、學生工作等部門的工作合力。同時,考慮將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話劇、越劇、舞蹈、音樂演出的受眾麵擴大到濱江各高校及周邊鄉鎮,加大信息發布和宣傳力度,使更多觀眾能走進藝術殿堂,感受和諧之美。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宣傳教育處——學生記者團貫通藝院新聞生命線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