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交流

我最喜愛的老師 | 孫彪:“教書是我的天職和誌業”

出處:宣傳部(統戰部)  文字:項暄懿  圖片:伍爾峰  編輯:江勇  時間:2024-10-08
字體:放大 縮小

他被學生親切地稱為——“彪哥”:不單是他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喜愛,還更因為他一直像“大哥”一樣關心著每一位學生。他就是馬克思主義學院概論教研室主任、思政教師孫彪。

在我校任職的14年間,孫彪始終秉持著“以生為本、教育為業”的教學理念,潛心於思政課教學研究,從學生的思維邏輯起點和學情原有基礎出發,詮釋理論,不斷探索將曆史與政治相貫通、科研與教學相融合、思政與藝術相聯結的新路徑,將思政課程與藝術思政緊密結合,為藝術院校的學生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學習體驗。他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4篇,主持校級課題2項,其論文多次獲省高職黨建研究會優秀論文獎。

 

20.孫彪.jpg


作為一名藝術院校的思政教師,如何將藝術與理論相結合是孫彪著重攻克的一道難題。他認為,藝術與思政理論應當做到“珠聯璧合,相得益彰”,他利用不斷積累的經驗摸索出了更合適藝術院校學生的獨特教學方法。通過在課堂上巧妙融入藝術元素,將思政理論寓於藝術案例中,使思政課變得生動有趣。課前十分鍾的時政評說環節,他常引用藝術領域的熱點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他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舞台上的思政課”,用他們熟悉和熱愛的藝術形式詮釋思政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增強了思政課的吸引力,又深化了學生對思政內涵的理解。

 

IMG_5938.jpg


作為藝術院校的一名思政教師,孫彪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著清晰的認知:“要努力培養學生對黨和國家的認同感,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藝術從業觀創業觀,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職業精神。”為此,他在教學的同時,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整合了姚水娟、趙鬆庭、周大風等浙藝名師名家的教學資源,已撰寫了超過十萬字的藝術思政教學素材,內容涵蓋音樂、舞蹈、美術、影視、戲曲、演藝、非遺等多個藝術門類。他主持申報了《藝術職業學院舞蹈表演類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科研課題,同時參與了《藝術院校舞蹈專業學生價值觀研究》課題。另外,他在省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中以原創舞蹈荷花杯古典舞獎作品《西施別越》為題講述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榮獲三等獎。

 

IMG_5948.jpg


實踐服務中,他秉持“以生為本,教育為業”的信念,並在實際行動中踐行。在擔任舞蹈學院教學秘書期間,他與師生們並肩作戰,備戰桃李杯比賽。即便在暑假也留校陪伴,為參賽師生提供必要的服務保障和精神支持,也因此成為學生們心中的“彪哥”。

 

IMG_6063.jpg


在和學生們相處中,孫彪發現,觀看學生的演出可以讓他對學生的了解超越課堂的限製,使他能夠更多地發掘並欣賞到每位學生獨特的閃光點。因此,他經常出現在學生的音樂會、專業測試、各類專業比賽的觀眾席上,從心底裏為台上閃閃發光的學生感到驕傲。在課堂上,學生們樂於與他討論時政熱點;課後,他們又與他建立起“球友”友誼。這種在學術上共同探討、在生活中親密無間的師生關係,使得孫彪成為了學生們心中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

 

IMG_5963.jpg


對教育事業,孫彪懷有最深沉的熱愛:“吾教故我在,教育幾乎是我的全部生命,教書是我的天職和誌業。從小到大,老師們對我無私的愛與鼓勵讓我認為天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就是教育事業。因為教育,文明與愛的火種得以持續傳遞。”他對教育的熱愛,也讓他熱愛每一位學生:“希望同學們無論未來如何,都能夠一直誌於學、敏於思、遊於藝、篤於行。”這句話不僅寄托了他對學生的期望,也是他自己教育生涯最真實的寫照: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個教育者對於學生、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IMG_5991.jpg


關閉】 【打印
上一篇: 我最喜愛的老師 | 陳思吉:以心種花 閃耀星空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