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處

科研動態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創作歌曲集》新鮮出爐
作者:黃向苗、張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07-03-21 瀏覽:12077

經過近兩年的搜集整理,《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創作歌曲集》於日前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

這本歌曲集收錄的24首作品全部由我院音樂係、附中等從事音樂創作的教師譜曲,內容既有對黨和國家的歌頌,對故鄉山水的描寫,也有對母愛和愛情的讚美,集中展示了我院歌曲創作的麵貌和實力。

《歌曲集》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人民音樂》主編張弦作序,充分肯定了我院教師的專業造詣、音樂水準和創作才能。該書主編 盧竹音 教授在《編後》中介紹了《歌曲集》的編輯出版過程,希望藉此書的出版推動我院的歌曲創作活動。我院建院五年以來,得益於二校一所的合並、高職稱高學曆人才的不斷引進和學院領導對科研創作工作的重視,歌曲創作的力量得到了明顯加強。《歌曲集》中的作品是作者近年來結合教學工作的創作成果,而且大多數經過演唱實踐的考驗,在各級獲過獎勵,具有較高的質量。

為了便於教學,集子中的每首歌曲都配上了鋼琴伴奏譜。聲樂教師可選用其中適合教學的歌曲作品列入教學內容,使其聲響化、形象化,最大可能地發揮這本集子的作用。

《歌曲集》的出版是對我院歌曲創作活動的肯定和鼓勵,無疑將推動我院的歌曲創作達到新的高潮。

情真意切 秀美暢達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創作歌曲集》序

杭州的瑰麗風光名揚天下,杭州人的秀外慧中也早已聲名遠播。所以,當我得到這樣一本《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創作歌曲集》時,不禁萌生好奇之心:這本歌曲集是否也如同人間天堂那般美麗、如同江浙人民那般樸實,能夠把我深深地打動呢?

《歌曲集》一共選出了該院教師創作的24首作品。按照內容大致分有三類:第一部分有6首歌,歌頌黨、國家和軍隊;第二部分最多,有13首歌,歌頌家鄉及故鄉;第三部分有5首歌,歌頌的是愛情、親情及人生。

《歌曲集》的開篇,是一首氣勢磅礴的《祖國生日輝煌》(蘇柳詞、孫建國曲)。帶有新疆風格的旋律既委婉又暢達、飽蘸了對祖國的一片深情。《海峽情》(湯璧輝詞、何占永曲)表達的是“思念之情”。綿延不斷的旋律好似波浪般傳遞著海峽兩岸的親人相思之情:有痛苦,更有期盼。這首歌曲的精彩之處是在某些樂句的重複句尾的處理手法(如“海風輕輕把情送,把情送”,“打濕多少相思夢,相思夢”),這樣的處理既使語氣顯得更為懇切,又似搖曳的波浪給歌曲以向前推動的動力。娓娓訴說,情真意切。《百年心曲》(湯璧輝詞、施王偉曲)描述的是祖國經過百年的屈辱終於屹立於世界之林,海外遊子回歸祖國懷抱的自豪和急切的心情。歌曲旋律起伏跌宕,貼切地表達出急切地傾訴和深情的呼喚之聲。《家園》(蘇柳詞、孫建國曲)立意在我們賴以生存生活的地球,衷心讚美和呼籲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它的主題立意新穎,旋律純真而清新,特別是從D大調向F大調的轉調,使歌曲進入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意境,令人豁然開朗、神清氣爽。《思念》(任誌萍詞、謝青曲)顧名思義,敘述的是思念之情。從歌詞中的“日月潭”、“大海”等詞句,可以知道抒發的是海峽兩岸的骨肉之情、相思之苦。抒情的音調表達的是傾訴、是意願,樸素而動人。《童年的夢》(珊月詞、施王偉曲)似一首搖籃曲,靜謐而溫暖的旋律描述了童年的回憶,充溢著母性的柔情。《夜雨寄北》([]李商隱詩、謝青曲)很好地把握了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詩詞意境,看似平淡、規整的旋律,卻蘊涵著內心的波瀾。中間插入的長達16小節的襯詞,進一步地抒發了心潮的起伏,效果頗佳。《母愛》(陳念祖詞、汪文華曲)歌頌了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其旋律婉轉、纏綿、充滿了對母愛的歌頌。《相望》(楊愛倫詞、施王偉曲)歌頌的是愛情,一種對愛情的感覺:脈脈的溫情和熾熱的激情。其旋律在“這就是愛嗎?這就是愛嗎?我的太陽!”達到了令人眩目的高潮。

歌曲創作,除了旋律之外,鋼琴伴奏應當在其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確切地說,它們應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好的伴奏應和歌曲互為依托、相得益彰。在這本歌曲集中,很多歌曲的伴奏都有精心的布局,和聲講究,織體豐富。如《燕子飛來》(俞廣德詞、王香曲)《海峽情》《運河邊,娘曾說》(鹿樺詞、盧竹音曲)《家園》《西湖嗬,你到底有多美》(於沙詞、盧竹音曲)《人間天堂在杭州》(陳潔行詞、何占永曲)《浙東明珠四明山》(徐鬆林詞、盧竹音曲)《高山流水天地寬》(包朝讚詞、何占永曲)《童年的夢》等許多歌曲在此方麵都非常不錯,很有成就。

我認為這本歌曲集的確是優秀之作,是傾注了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心血之作。這些歌曲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隻是樸素真摯的情感,是精心勾勒的、通達心靈的音樂。通過這本選集也可以看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教師的隊伍非常整齊,不可小覷。從他們的作品中顯示出了他們較高的專業造詣和音樂水準。這對於一個新近成立的學院來說,的確是難能可貴、可喜可賀的!

就我自己對於這本歌曲集最初步的了解和學習,選取了上述少數歌曲做了粗淺的評述。但畢竟是管窺之見、個人所好,所以難免漏掉其它優秀的作品。對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

(作者係中國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人民音樂》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