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處

科研動態

聽一場高質量的學術講座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記金曉明教授來校講學
作者:民研中心 來源:科研處 發布時間:2024-05-09 瀏覽:397

5月7日下午,由黨委宣傳部、社科聯、科研處舉辦的第二十二講“之江文傳大講堂”,邀請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金曉明先生百忙之中前來為浙藝師生舉辦主題為“再現經典,傳承文脈:從《宋畫全集》到‘中國曆代繪畫大係’”的講座。

image.png

金先生的講座包括四個單元:一、大國寶藏:中國傳統繪畫的內涵;二、藝術特征: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語言表達的若幹特征;三、高山仰止:中國傳統繪畫經典例舉與釋讀;四、傳承文脈:“中國曆代繪畫大係”編纂與新時代文化的創造。他選取了《清明上河圖》《枇杷山鳥圖》《溪山行旅圖》《瀟湘八景》《出水芙蓉圖》《踏歌圖》《秀石疏林圖》《墨梅圖》《青卞隱居圖》《漁莊秋霽圖》等數十幅珍貴畫作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引起師生們的濃厚興趣,特別是在十八年的辛勤編輯工作中所體現出“四千精神”更為大家心悅誠服。講座準備充分,講解精彩,圖文並茂,縱橫貫通,與時俱進,二百餘名師生聽得津津有味,兩個小時很快過去,大家仍覺得意猶未盡。

image.png

認真聽講的師生們(之一)

image.png

認真聽講的師生們(之二)

image.png

右起依次為:李寧、胡晶、金曉明、史長虹、元國霞

講座結束後,師生們與金曉明教授進行了後續交流,都表示受益良多。手工藝學院的胡晶老師以“何當便理南歸棹,呼酒登樓看弁山”(趙孟頫句)為題談了自己的聽講體會——我所從事的是中國畫相關的教學工作。記得那時在書店翻到《元畫全集》裏的《青卞隱居圖》,眼神就被鎖定住了,以前常在臨摹室看到同學臨摹這張傳世名作,但是印象不夠深刻,直到我看到了高清放大細節。牛毛皴、解索皴層層疊疊,隨著山勢宛轉,眼前的景象仿佛動了起來,鬆潤的山林間似乎看到山風拂過。“中國曆代繪畫大係”自問世以來,引起了業界的轟動,每個畫畫的人,家裏多多少少會收藏幾本,今天聽到金教授的講座,勾起了當年看到《青卞隱居圖》作品細節的美好回憶,亦被金教授十八年的點滴分享而感動。從我個人的教學角度而言,“中國曆代繪畫大係”無疑給我帶來了巨大的便利,根據金教授的分享,我立刻找到了“學習強國”中“每日中華名畫”單元,並且把鏈接分享給了學生,很快受到了學生的青睞,不少同學表示他們日後要多多學習,探尋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

設計學院23環藝1班的王歡同學說:“金老師的講座深入解讀了繪畫大係中收錄的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王蒙的《青卞隱居圖》、南宋牧溪的《瀟湘八景》等經典作品及背後的藝術特色和曆史背景。他細致分析了宋畫細膩寫實、意境深遠的特點,以及作品所傳遞出的儒家道德觀和士人情懷。寫意、工筆、設色、意境、三遠法、色彩的表現;同一幅畫中會出現不同的角度;對於西方油畫來說,中國畫會題字、題名等例子,這讓我深刻感受到宋畫不僅是藝術的高峰,更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瑰寶。站在欣賞者的角度,我體會到了中國畫所蘊含的深沉與厚重,以及其中折射出的時代精神。通過這次講座,我對中國古代美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珍惜和尊重傳統藝術遺產,更加堅定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

image.png
從圖信報告廳延伸到校園林蔭道的學術交流

“聽一場高質量的學術講座是非常幸福的事情。”從浙江財經大學藝術學院聞訊特地趕來的元國霞博士如是說。

得到師生們的積極反饋,具體管理“之江文傳大講堂”的浙藝民研中心負責人史長虹博士也很興奮,他表示要繼續緊密結合大家的精神需求邀請高水平專家,為浙藝師生帶來更多的學術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