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藝新聞

心中有詩意,何處不江南!海外僑胞在全球各地聽見江南

出處:宣傳部(統戰部) 文字:王陶然 鄭亞希 圖片:官方直播 陳雨汐 黃子綺 編輯:杜俏俏 時間:2023-03-31
字體: 放大 縮小

3月30日晚,“親情中華?之江同心”僑迎亞運民族管弦樂音畫《聽見江南》活動在浙江實驗藝術劇場精彩上演。本次活動由中國僑聯、浙江省僑辦、浙江省僑聯、亞組委大型活動部主辦,浙江省發展僑務事業基金會、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承辦,浙江省僑界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僑音融媒體中心協辦。活動在潮新聞客戶端、浙江僑聯視頻號等平台麵向全球僑胞同步直播,來自荷蘭、美國、智利、坦桑尼亞、希臘等國的浙籍僑胞從全球各地發來了僑音,是僑界喜迎亞運的一場文化盛宴。

SYT_1018-opq395450136.jpg


江南,曆史賦予浙江最美的一個名字。曆經歲月的磨洗,早已成為很多浙籍僑胞心中一段揮之不去的詩意,閉上眼睛,任由思緒穿越山水,循著那過往了千年的唐風宋韻,去想象、去創造、去聽見,一個更美的江南,一處更美的人間……在江南山水文化中,海外僑胞在全球各地聽見江南......



演出以民樂為主題,借助詩詞、繪畫、書法等藝術形式,藝術家精湛的演繹和多媒體數字科技,讓觀眾沉浸式體驗中國古典文化藝術意境,展示“文化浙江”“詩畫浙江”,弘揚民族音樂,奏響時代旋律。動聽怡情的江南之聲、賞心悅目的舞蹈表演體現了僑迎亞運的豪邁之情和拳拳之心。為迎接第19屆杭州亞運會召開,做好亞運宣傳、講好亞運故事、展現亞運僑力量,營造“僑胞迎亞運、天涯共此時”的濃厚氛圍。



《聽見江南》整理挖掘浙江豐沛的傳統及地方音樂文化,有機融入浙派文化特有的美學意境和當代浙江鮮明的時代風貌,將“一詩一畫、一山一水、一筆一墨、一樂一境”水乳交融,呈現出一幅賞心、悅目、動聽、怡情的江南音畫。巧妙地把民族管弦樂的感性和海外僑胞的家國情懷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僑胞聽見江南,更讓僑胞聽見故鄉,聽見中國。



十組節目風格迥異,極具特色,亞運原創歌曲《最美的風景》作為熱場曲目唱響亞運聲音,展現城市風景;《聽見江南·序》帶領觀眾走入江南人文的曆史縱深;一首熱情歡快的《良渚回響》描繪了浙江地區遠古先民們勞作時歡快的生活圖景;清脆靜美、純淨靈動的《高山流水》通過精妙設計布局,被賦予了新的韻意;《二凡》悲壯激昂,華美豪放;彈撥樂重奏《燈月交輝》展現了一幅中國民間的民俗風情畫;民樂小合奏《中花六板》細膩柔美,富有濃鬱的江南韻味;民族室內樂《竹林七賢》鏗鏘有力,彰顯魏晉之風;民族器樂合奏《花頭台》與婺劇相結合,收獲一片讚歎;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民族管弦樂團和浙江民族樂團共同演奏的民族管弦樂《詩畫浙江》表達了對浙江的讚美,呈現了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以及曆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現場,一位古箏愛好者看完演出後意猶未盡“現場多種樂器合奏,讓我感受到了民樂特有的魅力,場景優美,視覺效果十分震撼。”一位竹笛愛好者說:“今晚在現場聽到了幾個竹笛合奏的節目,竹笛聲音悠揚,琵琶聲音清脆,兩者融合,讓我感受到了原來民樂合奏是這樣的神奇美妙。”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創排的民族管弦樂音畫《聽見江南》是2020年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資助項目、2021-2022年浙江省舞台藝術創作重點題材扶持項目。



浙藝舞蹈學院副教授、浙江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計劃培養對象包崢剡擔任總導演,設計學院首席專家、一級舞美設計師、浙江省特級專家周正平擔任燈光設計,音樂學院院長、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優秀專家吳樟華擔任音樂總監,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浙江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計劃培養對象李昌國擔任舞美設計。

SYT_1773-opq395652627.jpg


關閉】 【 打印
上一篇:學習二十大精神|紅船從“浙”裏起航——“革命文物進高校”巡展進浙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