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1年,浙京、浙藝聯合培養浙江京劇新生代傳承人
2月28日上午,浙江京昆藝術中心、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聯合開辦2023級京劇班新聞發布會在浙江實驗藝術劇場舉行。時隔31年,浙藝浙京再度共展優勢、共育新人、共揚國粹、共擔使命,聯合培養浙江京劇新生代傳承人。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褚子育,廳藝術處處長陳吉芬,浙江京昆藝術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顧炯,黨委委員、副主任張靈,黨委副書記趙東海,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薛亮,黨委委員、副院長支濤,黨委委員、宣傳部(統戰部)部長馬向東等領導和教師代表出席發布會。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夏開堂主持發布會。
校團合辦京劇訂單班,得到了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的大力支持。褚子育在致辭中表示,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兩家單位合作辦班,是在三十年前合作基礎上的迭代升級,是強強聯手、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重要探索,有著十分積極的實踐和現實意義。他對2023級京劇班的培養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堅持立德樹人,厚植德藝雙馨的價值追求;二是堅持守正創新,踐行精益求精的辦學理念;三是堅持高效協同,完善精準有力的保障機製。在“多劇種”“小批量”人才要求背景下,找到一條“年年辦、不停步、高質量”的辦學路子,為全國戲曲人才的培養貢獻更多的浙江經驗。
薛亮在致辭中表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在戲曲人才培養上有近70年的底蘊和積澱,學校名師薈萃、人才輩出。此次學校與浙江京昆藝術中心聯合舉辦2023京劇班,將充分發揮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在戲曲表演人才訂單式培養方麵的成功經驗,立足浙江京劇事業的優良傳統和藝術特色,為浙江京劇團度身訂製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2023級京劇班入學後,校團雙方將成立工作專班,共同負責教學工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采取雙班主任模式,按照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齊抓共管、協同育人,努力為繁榮發展浙江京劇事業、推動文化強省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顧炯在致辭中表示,浙江京昆藝術中心(京劇團)於1969年成立,是首批省屬國有藝術院團、全國文化係統“先進集體”,曾湧現陳大濩、宋寶羅、趙麟童、張二鵬、鮑毓春、李瑛、劉雲蘭、陳幼亭等時稱“八大頭牌”的京劇名家。本屆“京劇班”是名團與名校的強強聯手,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共同實踐,也是浙江京劇麵向未來、深耕未來、誌在未來的深層落點,更是以發揮省屬文藝院團的優勢助力文化浙江和“重要窗口”建設的責任擔當。浙江京昆藝術中心將力所能及為本次京劇班的開辦和教學工作提供支持和幫助,配齊配強師資庫,進一步豐富日常教學課程和教學形式。
2023級京劇班麵向全國小學應屆畢業生招生50人,其中演員38人、演奏員12人。各學年學費免費,學生除了專業學習,文化課按照義務教育的要求開展,在完成三年初中學業後,視政策情況轉入中高職一體化五年製,畢業時頒發高職(大專)文憑。院團雙方將各派一位專業教師共同擔任班主任,為學生六年的學習和成長保駕護航。
早在1992年和1993年,浙江京劇團與浙江藝術學校開展了一次戲曲人才培養的合作,成功培養了25名演員和10名演奏員,如今已成為京劇傳承發展的骨幹力量,深耕於京劇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如第七屆CCTV全國青京賽花旦組金獎得主羅戎征、浙江省金桂獎得主薑豔等。
京劇班1992級畢業生、浙江京昆藝術中心一級演員薑豔就是其中一員,“三十年前我成為了京劇班首批學員,在這三十年的京劇表演道路上,我一直不忘初心,堅守在舞台上,傳承發揚京劇藝術。希望2023級京劇班的學弟學妹們在學習京劇的道路上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付出,最後才能在舞台上綻放光彩。”
浙藝戲曲學院青年教師柴軼佳是1992級京劇班畢業生,她將擔任2023級京劇班班主任之一,她感慨頗深:“當年在京劇班學習,授課內容豐富,畢業後在浙江京劇團工作了二十多年後回到母校浙江藝術職業學院任教。在京劇班的學習生涯對我影響至深,希望將我的舞台經驗教授給2023級京劇班的學生們,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發布會上,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上海京劇院院長張帆、天津京劇院院長王則奇、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張堯,京劇名家於魁智、孟廣祿、李勝素等發來祝賀視頻,雙方聯合上演了戲韻《薪火相傳》、京劇《坐宮》、京劇《包龍圖》、昆曲《牡丹亭·驚夢》、京劇《鎖麟囊·春秋亭》、京劇《挑滑車》等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