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藝新聞

雙高建設在路上 | 守匠心 傳技藝 浙藝非遺保護譜新篇

出處:宣傳部(統戰部) 文字:杜俏俏 編輯:杜俏俏 時間:2022-08-24
字體: 放大 縮小

日前,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承辦、寧波市甬劇團有限公司協辦的全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優秀劇團演員(甬劇)培訓班圓滿結業。作為全國非遺傳承人研究研習基地、省級非遺傳承與研究基地,浙藝主動擔負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戲劇傳統項目保護傳承的重任,推進民營文藝表演團體藝術水平提升。

2022年全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演員(甬劇)培訓班,專題講座.jpg

▲2022年全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演員(甬劇)培訓班,專題講座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曆史璀璨文明的結晶,標識著中華文明的高度和中國精神的豐碑,彰顯著悠悠五千年的文化自信。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黃杭娟表示,浙藝作為浙江省文化藝術人才培養高地、唯一一所入選國家高職教育“雙高計劃”建設的綜合性藝術學校,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責無旁貸:“我們要為國家守護好傳統文化的根,推動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

2022年全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演員(甬劇)培訓班,授課老師一對一指導.jpg

▲2022年全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演員(甬劇)培訓班,授課老師一對一指導

67年辦學史就是浙藝人的非遺保護史

67年的輝煌辦學曆史,成就了浙藝全國非遺傳承人研究研習基地、省級非遺傳承與研究基地的雄厚實力。浙藝現有專業涵蓋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曲藝、手工藝、傳統美術等六大類非遺,各專業開設的非遺相關的課程非常豐富。其中,戲曲表演專業群為全國“雙高”專業群,舞蹈表演專業群為浙江省“雙高”專業群,文物鑒定與修複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

越劇《穆桂英掛帥》.JPG

▲越劇《穆桂英掛帥》

昆劇《牡丹亭》.jpg

▲昆劇《牡丹亭》

14級紹劇班學員演出青春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jpg

▲青春版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甌劇《殺狗記·救兄》.jpg

▲甌劇《殺狗記》

甬劇《典妻?回家路上》.jpg

▲甬劇《典妻》

鬆陽高腔《古井撈釵》.JPG

▲鬆陽高腔《古井撈釵》


“可以說,我們近70年的辦學曆史,就是一部非遺保護史。”黃杭娟介紹,浙藝的教學涵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主要專業,以戲曲為例,作為非遺大省,非遺劇種遍布浙江,為此,浙藝與各戲曲院團協力開展產教融合、校團共建,通過校團雙元主體的全麵合作,劇種由單一越劇延伸到包括越劇在內的昆曲、紹劇、甌劇、甬劇、鬆陽高腔、姚劇等各類非遺劇種,累計為近30家院團培養各劇種、各行當戲曲青年骨幹演員,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戲曲表演藝術人才,成為全國領先的戲曲教育高地。

我校牽頭成立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jpg

▲我校牽頭成立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


除了戲曲類,傳統技藝方麵浙藝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學校建有一批非遺表演專業的實訓展演場所,並建有文物鑒定、書畫裝裱、陶藝燒造、古籍古陶瓷修複等非遺技藝實訓室,並連續6年承擔研培任務,成功舉辦了書畫裝裱、古籍修複、青瓷技藝、剪紙技藝、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手工印染技藝、曲藝等專業方向共11期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班,累積培訓學員達485人次,培訓成果顯著,學員滿意率95%以上。


文物修複與保護專業學生在實訓室為“宋韻”畢業展準備作品.jpg

▲文物修複與保護專業學生正在實訓室為“宋韻”畢業展準備作品


書畫裝裱實訓室.jpg

▲書畫裝裱實訓室


第二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青瓷方向)作品展.JPG

▲第二期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青瓷方向)作品展


餘東村農民畫特色非遺課程-剪紙培訓班.jpg

▲餘東村農民畫特色非遺課程-剪紙培訓班


非遺進社區-手工紮染.jpg

▲浙藝師生走進社區帶領居民體驗創意紮染等非遺技藝


201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培訓班在我院結業.jpg

▲201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培訓班結業展


2021年10月25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主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承辦的“賡續匠心 慶百年華誕”202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非遺曲藝培訓班彙報演出在浙江省政協聯誼劇場精彩上演.jpg

▲202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非遺曲藝培訓班彙報演出

推動非遺在今天活化創新

杭州奇妙夜-古籍裝裱.jpg

▲浙藝師生在“宋韻杭州奇妙夜”進行古籍裝幀現場展示及互動

“我們數十年來致力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浙江傳統手工藝非遺文化的探索研究、保護傳承和活化創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與創新建設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黃杭娟說。

群舞《佘家女兒拍》參加全國“桃李杯”獲群舞一等獎.jpg

▲群舞《佘家女兒拍》參加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獲群舞一等獎

《浙江本土民間舞蹈傳習課》入圍第十二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教學成果展示.jpg

▲《浙江本土民間舞蹈傳習課》入圍第十二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教學成果展示

佘族是浙江省唯一的本土少數民族,為了傳承和弘揚佘族舞蹈,舞蹈學院民間舞教研室編寫了《浙江佘族舞蹈基礎教材》,組建了浙江佘族舞蹈研究團隊,在全國首度編創完成了《浙江景寧佘族舞蹈風格課》,創作的具有清新柔潤風格的女子群舞《佘家女兒拍》,在第十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中榮獲金獎。

舞蹈《前溪·弄影》獲第二屆“浙江風格 江南舞韻”舞蹈展演表演獎、創意獎.jpg

▲舞蹈《前溪·弄影》獲第二屆“浙江風格 江南舞韻”舞蹈展演表演獎、創意獎

不僅如此,舞蹈學院還依托浙江本土民間舞蹈創新團隊,以“江浙地域文化挖掘和本土民間舞蹈傳承為己任”,根據兩千年前流傳至今的《樂府詩集》“前溪曲”,研發並首創具有江南歌舞特色的《“前溪舞”複建基礎課》,填補了佘族舞蹈在全國民間舞蹈教育、教學、表演和“前溪歌舞”發展史上的空白。

江南絲竹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在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民族管弦樂音畫《聽見江南》精彩上演.jpg

▲江南絲竹代表性曲目《中花六板》在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歌舞劇院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大型民族管弦樂音畫《聽見江南》精彩上演

悠揚的笛樂清新悅耳,婉轉的二胡輕快明朗,那是江南絲竹的優雅回響。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浙藝的江南絲竹器樂演奏如今已經成為浙江省重點優勢專業音樂表演專業的特色課堂,保持了浙江獨有的美學意境和當代浙江鮮明的時代風貌,讓旋律清新流暢、細膩柔美的江南絲竹更加韻味悠長。

校企合作開拓非遺保護新天地

“研習傳統技藝,革新時代表達”,是浙藝在非遺研培方麵始終秉承的理念與宗旨。在研培過程中,學校注重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以校企合作的模式提升培訓成果在當代的跨界交流與現代運用,早在2016年,浙藝就在蕭山區樓塔鎮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實踐基地”,將特色非遺樓塔“細十番”引進學校課堂。

我校青年教學實踐誌願服務團2021年度樓塔“細十番”新傳承人培訓春季學期第12次課程暨學期教學成果展示如期進行.jpg

▲青年教學實踐誌願服務團2021年度樓塔“細十番”新傳承人培訓春季學期第12次課程

今年上半年,浙藝與浙江葉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杭州富陽逸古齋元書紙有限公司、桐鄉市豐同裕藍印布藝有限公司簽訂了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協議,在國家級非遺項目藍夾纈技藝、富陽竹紙製作技藝和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人才培養、社會實踐等方麵進行合作,實現產學研融合和供需對接,共同打造“浙藝傳承”金名片。

“藝海擷英”手工藝學院邀請展之非遺夾纈文化創新藝術展開幕式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傳統手工藝教學實訓基地舉行.gif

▲“藝海擷英”手工藝學院邀請展之非遺夾纈文化創新藝術展開幕式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傳統手工藝教學實訓基地舉行

“富陽竹紙製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帶領浙藝師生體驗“抄紙”技藝.gif

▲“富陽竹紙製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帶領浙藝師生體驗“抄紙”技藝

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藍印布分館1.jpg

▲桐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藍印布分館

非遺保護傳承的是技藝和文化,而做好這項工作的關鍵在人,正如黃杭娟所說:“通過校企合作搭建實踐學習平台,進一步推進校行企協同聯動,我們可以更好地助力非遺技藝的匠心傳承,促進具有浙江特色的工匠精神與職業教育的有機結合,打造非遺人才培養的教育樣板,為浙江非遺保護傳承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活水,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貢獻浙藝力量。”


關閉】 【 打印
上一篇:浙藝音樂學子周菲戈,唱響《中國好聲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