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建設在路上|“實現了理想,超出了預想” 2018級越劇南京班階段性彙報演出精彩紛呈
君樹桃李,此地芳菲。7月14日下午,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暑期社會實踐的第3場惠民演出——越劇折子戲專場《芳菲》,在杭州市臨平區藕花洲劇院上演,本場也是2018級南京越劇團訂單班的26位學生結束4年的在校學習,進團實習前的階段性彙報演出。南京市演藝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楊慶錦,副團長朱藺、張玲,黨支部副書記李曉旭等團方領導,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黃杭娟、副院長支濤等觀看演出。
“實現了理想,超出了預想。”
在觀看演出後,楊慶錦懷著激動和喜悅的心情對南京班的演出和浙藝4年來的教學成果給予肯定。
《芳菲》分為“萌蘖”“蔓蔓”“葳蕤”“桃夭”四個篇章,以此比擬學生們在戲曲文化的土壤中從新芽萌發到蓓蕾初綻的成長曆程。小生劇目《白蛇傳·斷橋》《梁祝·回十八》《胭脂·慎思》,老生劇目《白兔記·回書》 《李娃傳·責子》,花旦劇目《情探·行路》《打金枝·闖宮》《紅樓夢·葬花》《血手印·法場祭夫》,老旦劇目《祥林嫂·問天》《楊門女將·巡營》《拾玉鐲·春光春色春意濃》等輪番上演,節奏緊湊、精彩紛呈,濃縮了學生們4年所學,展示出她們在唱、念、做、打方麵紮實的基本功,在角色塑造、劇目表演和戲曲編導等方麵的綜合能力。現場觀眾們的鼓掌聲、叫好聲不斷,現場60多歲的市民胡女士說:“平時很難看到這麼精彩的折子戲,這次帶5歲的孫子一起來看,他整場都看得很入迷!”
藝術人才培養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我們樂此不疲,因為我們的行當與眾不同。如今,越劇已融入我們的骨血……”同學們演出中場的道白令人動容。2018年初秋,經過校團雙方層層選拔的26名來自長三角各地市的小學畢業生初入梨園,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浙江戲曲教育的搖籃——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開啟了傳承中華文化瑰寶之路,成為了戲曲追夢人。她們也是浙藝在牽頭成立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的背景下,在產教融合深度發展的平台上培養的第一批戲曲人才,彰顯了學校在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藝術人才培養的實力。
4年裏,在校團合作、雙元管理的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模式中,她們得到了楊小青、茅威濤、汪世瑜、曾靜萍、史濟華、奚中路、吳鳳花等名家名師的親授,和浙藝戲曲學院專業教學團隊1400多個日夜的悉心栽培。她們勤學苦練,賡續戲曲薪火,弘揚中華文化,在各項省級、國家級賽事(展演)中頻頻亮相,增進技藝,收獲累累,比如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浙江省中職技能大賽一等獎,在第四屆“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省級選拔展示活動和2022年浙江省“新鬆計劃”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中成績名列前茅。她們還每年參加文化大禮堂、戲曲進校園、餘杭美麗洲大舞台等社會實踐演出。
4年裏,她們品學兼優,德藝雙馨。數位同學每學期分別獲得學校各項獎學金。班級獲得學校“爭做時代新人 喜迎二十大”主題活動優秀作品手抄報一等獎。量身定製的人才培養方案,讓她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水平、綜合藝術素質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已然成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戲曲事業,有理想、有情操、能吃苦的梨園蓓蕾。
“感謝浙藝為南京越劇團培養了這麼多優秀的孩子,我們相信,有了她們,今後南京越劇團就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越劇藝術在江蘇的影響力也會得到提升。”在演出後的研討會上,楊慶錦向校方領導和老師表示感謝。對於南京班學生進團實習期間的培養,他表示將繼續依照學校的教學要求和規範進行,保持他們的基本功訓練和文化課學習,同時以戲帶功,爭取兩年後和校方聯手為學生們量身打造青春版《柳毅傳書》《血手印》等大戲。
“能夠得到團方的高度評價,對於校方來說是最大的欣慰。這台節目是階段性成果,也彰顯出校團(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巨大優勢。”黃杭娟表示,浙藝的訂單班從2007年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5個年頭,在探索中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現代學徒製培養模式,和從招生到培養到就業的完整鏈條,這對於校團雙方來說是雙贏的,在新《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的背景下,現代學徒製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一定會進一步放大。後麵兩年的舞台培養,相信團方會繼續給她們提供上升的空間和機會,讓她們現有的基本功得到充分應用和發揮,她們也必將為賡續戲曲薪火、弘揚中華文化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