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藝新聞

“藝海擷英”手工藝學院邀請展展示非遺夾纈精粹

出處:手工藝學院 文字:戚幸怡 圖片:羊樓 邵玉婷 吳嘉凱 李燕 吳欣靚 編輯:杜俏俏 時間:2022-06-26
字體: 放大 縮小

6月24日上午,“藝海擷英”手工藝學院邀請展之非遺夾纈文化創新藝術展開幕式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傳統手工藝教學實訓基地(曙光路51號)舉行。本次展覽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與浙江葉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主辦,展現非遺文化新魅力,發出浙藝傳承時代強音。

浙江省政府參事、九三學社省委會原專職副主委葉烈窯,九三學社省委會二級巡視員沈淩雲,九三學社省委會宣傳部部長王敏茜,夾纈非遺技藝傳承人、浙江葉丹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葉其丹應邀出席,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沈軍甫,手工藝學院領導班子以及民族傳統技藝專業師生參加本次活動。

校企合作共育技能人才

沈軍甫致開幕詞。他表示本次非遺夾纈文化創新藝術展是“藝海擷英”係列的第三場展覽,展示了方寸藍白間裏的人文印記。通過傳統夾纈技藝與新時代的巧妙融合展現非遺文化新魅力,是校企合作又一突破。雙方合作搭建實踐學習平台,進一步推進校行企協同聯動,產學研培一體化建設,精準實現人才供需對接。通過產教融合,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更好地助力“夾纈”技藝的匠心傳承,推動現代職業教育培養更多優秀技能人才。

手工藝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金銀琴與葉其丹簽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協議並進行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授牌儀式,共同開啟培養傳統工藝新人新篇章。

古纈悠悠話夾纈

“夾纈”始於秦漢,《二儀寶錄》中稱夾纈“秦漢間有之,不知為何人造。”它盛於唐宋,曾經的宮苑專用品,經曆了2000年的風雨滄桑,夾纈曾被人們認為是已經滅絕、失傳的工藝。但它沒有完全消失,在浙南一帶,以民間婚嫁必備用品形式流傳了下來。至今,僅存的“浙南夾纈”也叫做“中國夾纈”“溫州藍夾纈”,均為藍底白花,是複色夾纈技藝的遺存。以植物為染料,用木版印製花布的民間工藝。它不僅延續了古老精湛的印染技藝,還反映出了浙江南部鮮明獨特的地域文化,刻畫出勞動人民的生活需求,是千百年來染織文明曆史與文化的見證者,具有非凡的民俗價值。2011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藍夾纈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非遺夾纈的“前世今生”

本次展覽由非遺藍夾纈技藝傳承人——葉其丹帶來夾纈曆史淵源和技藝流程,以及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手工藝學院教學實踐融合的作品。

葉丹文創依托古“纈”新“韻”之意,秉承“致意傳統,創意再生,享匠品生活”之理念,打造了非遺夾纈衍生文創“纈韻”品牌,已成為非遺夾纈經典IP。讓非遺夾纈、匠人精神及地方風物結合時下新潮浸入現代生活。“纈韻”現已推出日常生活係列、茶道文化係列、文書用品係列、生肖禮係列、生肖夾纈互動禮盒、服飾首飾係列、生活家居係列及其他旅遊紀念品等200多種產品。

此次展覽“傳統夾纈展區”展示非遺夾纈發展曆史,探尋傳統藍染韻味;“夾纈文化傳承與創新區”展現夾纈傳統新貌,融入現代元素煥發傳承新活力;“夾纈文化之禮區”將夾纈、地域、民俗文化巧妙融合,衍生傳承新模式;“夾纈互動研學區”借力實踐互動感悟古纈新韻。



擷精華架橋梁,手工藝學院將繼續懷揣非遺文化傳承發揚初心,在展示浙藝傳承新名片、講述非遺故事新舞台、傳遞手藝精神新窗口等方麵做出更加積極有益的探索。

關閉】 【 打印
上一篇:喜報|浙藝學子在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大賽中喜獲佳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