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建設在路上|發揮繼續教育優勢 賦能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
近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承辦的2022年全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優秀劇團演員(越劇小生)培訓班線上培訓圓滿完成。500餘位全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優秀演員通過此次培訓收獲滿滿。
據統計,2020-2021年,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共舉辦省內外培訓121個,12970人次參與。其中,為應對疫情下的培訓服務,浙藝通過“互聯網+”等形式積極打造雲課堂,舉辦《名師講堂》《優秀教師講堂》線上公益培訓課程(23321人次進入在線學習)、組織錄製“全省萬名禮堂骨幹培訓計劃網上課堂課程”等線上培訓項目,均錄入學習強國浙江平台。此外,依托網絡學院優勢和技術力量,浙藝大力實施“互聯網+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累計培訓243074人次,完成56.04578萬學時。
積極拓展培訓模式
近年來,針對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新方向和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浙藝積極麵向全國、全省文化幹部和基層文化隊伍開展繼續教育和文旅人才培養項目。作為培訓工作承辦部門的浙藝繼續教育學院,堅持“規範管理、提高質量、突出特色、創建品牌”的工作理念,以應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養為核心,依托學校的學科和專業的優勢,服務社會,打造學院培訓品牌。率先開設浙江文化幹部培訓基地,搭建培訓交流平台,為浙江乃至全國文旅係統、文旅行業開展定時、定製、定質的規範化人才隊伍培訓和在線學習,更好地滿足學員求學、企、事業用人和社會發展需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傳統的培訓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文化藝術事業發展和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需要。繼續教育學院創新學習形式和培訓模式,堅持線下學習與在線學習相結合、課堂學習和現場學習相結合、“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複合型學習模式,以專題講座、現場教學、分組研討、工作案例分享、彙報演出等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提升培訓實效。不斷挖掘拓展特色鮮明有代表性、有標識度的特色小鎮、文化產業園、文旅企業等,豐富現場教學空間和示範引領力。同時,創新現場教學授課模式,讓現場教學基地負責人和業務骨幹參與到培訓現場教學中來。並根據培訓班不同的特點、內容和要求,將培訓班辦在了基層、劇團和企業,建立了與地方文化主管部門、企業資源、優秀文藝院團信息共享的共贏模式。
新理念引領新常態
隨著“互聯網+”在各行各業中的滲透,特別是疫情反複的態勢下對線上教育培訓的需求,繼續教育學院啟動網絡線上培訓平台建設,推進互聯網+繼續教育。利用“釘釘”“騰訊會議”等直播教學平台,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拓展學習的維度和廣度,呈現出輻射麵廣、交流性強、靈活度大的線上學習特點。
“疫情對在線教學的需求倒逼我們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也給繼續教育行業帶來了更大的空間,我們必需以新理念引領新常態,在應對挑戰的過程中創造機遇,牢牢把握繼續教育發展的主動權,不斷培育繼續教育發展的新優勢,讓線上繼續教育發揮出最大的威力,產生比線下課堂更好的教學效果。”據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周麗芳介紹,繼續教育學院積極構建“互聯網+”文旅幹部、文旅人才培訓模式,今年已舉辦全省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優秀劇團團長培訓班等10個線上培訓班,培訓學員3679人次。
依托文化網絡幹部學院平台,堅持線上課件采購和特色課程自製相結合的課程管理思路。截至目前網絡基地已采購並上新720門課,1152.9學時的線上課件,涵蓋8個不同方麵、各類專題培訓領域,較好地滿足全省學員多方麵學習需求。立足專業特色,精選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錄製了共30門課程34課時的自製特色課程,為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培訓做好課程資源儲備。2022年網絡幹部學院平台有78877人次參加學習,為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文旅人才支撐。
“送教下鄉”傳薪火
浙藝以“推動鄉村文旅融合及品質提升”為主題的“送教下鄉”係列活動為抓手,以“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係提升工程、鄉村文旅發展實用性技能提升工程、表演藝術示範提升工程、新時代鄉村新媒體技術提升工程、文旅融合非遺保護和文創產品研發提升工程”的“五大工程”培訓目標,遴選並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特色、有內容”的課程菜單。全省基層單位紛紛點單,已赴寧波、嘉興等地市縣,陸續開展48個專題培訓,培訓4453人次。這一係列活動無差評,讓優秀教師們在其他舞台大展身手,讓文化服務向群眾家門口延伸,在基層文化人才培養、培育和提升上主動作為,切實承擔起高校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職能,助力浙江鄉村文化和旅遊人才培養。
“在浙藝‘雙高’建設的新起點上,我們將賡續匠心,錨定繼續教育發展目標,培養一批願意根植在基層的土壤中,沉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層文藝人才,打造懂專業、會管理、會組織、有先進文化引領力的高質量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滿足基層多層次多樣化文化人才需求,為打造文化高地,夯實共同富裕人才方陣,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周麗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