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擷英”手工藝學院非遺邀請展之富陽竹紙製作技藝展開幕
5月25日上午,“藝海擷英”手工藝學院非遺邀請展之富陽竹紙製作技藝展開幕式暨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簽約儀式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傳統手工藝教學實訓基地(曙光路)舉行。校黨委委員、宣傳部(統戰部)部長馬向東,杭州富陽逸古齋元書紙有限公司總經理、“富陽竹紙製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朱中華,手工藝學院領導班子,以及文物修複與保護專業師生參加本次活動。
馬向東在致辭中介紹了我校的辦學情況、手工藝學院成立背景、文物修複與保護專業發展模式。他表示,此次展覽的順利開幕和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的簽約,有效促進雙方資源整合、融合,為進一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深度合作打下了基礎,為探索以市場為導向的“零距離”實踐教學體係,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水平搭建了廣闊平台,對於文物修複與保護專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手工藝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金銀琴與朱中華雙方簽訂了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協議。此次簽約在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社會實踐等方麵達成了合作意向,以實現產學研融合和供需對接,充分擴展就業渠道,進一步煥發傳承新活力,共同打造“浙藝傳承”金名片。
富陽是我國傳統造紙的重要產區,素有“土紙之鄉”之譽。因其山多水盛的地理之利,富陽有著豐富的竹類資源。每年小滿前後,雨量漸豐,毛筍破殼成竹,連綿山野,富陽紙匠挑刀進山,經砍竹、斷青、削竹、敲白、浸料、斷料、漚灰、蒸煮等72道工序、曆經180天左右,方可製得上乘竹紙。以竹造紙、順天應時、安居樂業、物榮人和,這是富陽紙匠傳承千年的生產與生活智慧。本次展覽展出了由朱中華帶來的富陽竹紙製作技藝的係列流程和經典成果、與手工藝學院文物修複與保護專業(紙張方向)教學實踐融合的作品,展示富陽紙匠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結出的智慧結晶,體會傳統造紙技藝之美。
展覽現場,朱中華為現場師生講授了富陽竹紙製作技藝的發展曆史,講述從一根毛竹製作成一張紙的精細工藝和高超技術要求。同時帶領現場師生體驗“抄紙”流程,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