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建設在路上 | 聯合育人15載:現代學徒製“真香”!
5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施行,全國職業教育將迎來一個新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而在不久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喜訊頻傳:戲曲表演和舞蹈表演現代學徒製入選2021年浙江省現代學徒製典型案例;同時,由寧波外事學校、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寧波市演藝集團下屬的寧波市小百花越劇團三方將於今年聯合在寧波外事學校(寧波市文藝學校)開設中高職一體化越劇班,越劇班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三方共同招生、聯合培養。這也讓在浙藝已有15年實踐經驗的現代學徒製再發新枝。15年來,我校共開設戲曲表演“現代學徒製”試點班級14個,培養學生400多人。
探索創新模式,推廣有益經驗
“現代學徒製”的誕生根植於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案的要求。為使師承、流派不單一模糊,同時解決傳統“學徒製”對綜合素質培養不足的問題,2007年,浙藝走上現代學徒製的實踐與改革之路。
▲原上海京劇院一級演員奚中路為小百花班授課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周偉君回憶,那一年,學校立項開展校團合作進行戲曲人才培養改革,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攜手開辦了第一個現代學徒製小百花越劇班。在校團合作的過程中,將劇團的導演製引入教學。
▲設立“梅花獎”教學工作室,杭州越劇院範派小生、“梅花獎”得主陳雪萍(左一)
隨著現代學徒製改革的深入推進,校團合作逐步由省內拓展到全國,劇種由越劇延伸到昆曲、紹劇、甌劇、甬劇、鬆陽高腔、姚劇等各類劇種,後來還應用於舞蹈,並發揮廣泛作用。
▲學校發起成立浙江戲曲產教聯盟
▲學校牽頭成立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
在周偉君看來,15年教學改革一路走來,現代學徒製已漸趨成熟。“一是招生、收徒、就業全麵接軌,教學與學藝對應。校團共同設置實踐訓練等教學內容,有效規避了退功現象。二是以三化為主線推進教學改革,即課堂教學舞台化、藝術實踐體係化、流派師承定製化,路越走越順。三是結合非遺劇種活態傳承與人才培養,開展特色不同的劇團分類合作,無論是老師、學員,還是劇種、劇團,都有自己的收獲。”
彙聚優質資源,打造德藝全才
“現代學徒製開展了15年,已經為越劇、婺劇、紹劇等多個本地劇種培養了大批骨幹人才,開辟出一條戲曲表演人才培養的新路徑。”周偉君認為,浙藝現代學徒製的成功首先是因為這一方式彙聚了優質資源。在現代學徒製中,與浙藝合作的不僅有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浙江昆劇團、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等,還有浙江音樂學院、紹興藝術學校等藝術院校以及浙江勝利劇院等演出經營機構的優勢資源,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浙江戲曲產教聯盟,資源共建共享不斷加強,產教融合不斷推進,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拓展,影響力逐步擴大。
▲由學校浙越班與浙江越劇團聯合製作的現代越劇《紅色浪漫》在浙江音樂學院上演
▲由學校紹劇班與蕭山紹劇團聯合製作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在浙江勝利劇院上演
對優勢資源聚集帶來的好處,周偉君看得很清楚:“老師和同學們接觸的優質資源多了,眼界自然也就打開了。這同時又產生了另一個積極成果,那就是劇目也在現代學徒製的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創新。”浙藝在教學中追求“舊中有新,新中有根”。學生在掌握戲曲基本技能的同時,涉獵流派戲曲以外的藝術樣式,強化創新能力的培養。完成了原汁原味的劇種傳承功能,通過打造《紅樓人物秀》《步步驚心》《牡丹亭》《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劇目,貼近年輕觀眾欣賞喜好,豐富了傳統劇種的時代特質。
▲由學校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聯合製作詩畫浙江戲曲雅集詩路行吟在北京長安大戲院上演
15年實踐,優勢成果顯著
浙藝戲曲表演專業被評為全國首批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範點、國家級骨幹專業。2019年戲曲表演專業領銜列入國家高職“雙高計劃”,成為全國唯一的表演藝術類“雙高”專業群,開啟深入推進現代學徒製人才培養改革的新征程。
▲學校與杭州演藝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現代學徒製探索創立的“三聯”模式(戲曲表演專業在聯合院團基礎上,進一步聯接劇種、聯通市場)把在校學生、專業院團與群文戲曲工作者以及民間從業人員等全部納入傳承人群規範化培養教育,構建了“從學生到演員”“從院團骨幹到劇種傳人”“從‘草根藝人’到戲曲傳承民間力量”多樣成才、係統培養的地方戲曲人才隊伍培養體係。
2013屆小百花班畢業生陳麗君榮獲2021《雷響中華》榜首
2019屆浙昆班畢業生王恒濤(左一)獲2021年 《戲碼頭》全國青年戲曲挑戰賽(第二季)暨“中國戲曲群英會”總決賽第三名
▲2018級南京越劇班學生在2021年浙江省及全國戲曲表演職業技能大賽中獲一等獎
近五年,戲曲表演專業產生了10餘項有關戲曲表演人才培養方麵的省級以上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及科研成果,合作教育的學生在青少年戲曲演員大賽、“文華藝術院校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重大專業賽事中獲獎100餘人次。
▲“宋城班”開班儀式
▲“宋城班”學生完成校企雙方轉正考核
除了戲劇領域,“現代學徒製”在舞蹈學院與宋城演藝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中也得到充分體現。2017年,舞蹈學院與宋城演藝確定了現代學徒製“訂單班”人才培養計劃,采取聯合招生培養的方式,采用“校企雙製、學演合一的2+1模式”,即第1和第2學年,學生在校學習專業基礎課及文化課程,以學習為主、實踐為輔。第3學年為“實習年”,主要在企業學習專業基礎課及舞蹈實踐課,以實踐為主。在這種模式下,不僅學生們能在課堂與實踐中同步學習,師資隊伍也通過校企互聘得以優化,教師的創造活力也被激活。
▲校企交流
▲“宋城班”學生企業頂崗實踐
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黃杭娟看來,在新《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的背景下,現代學徒製探索所取得的成果一定會進一步放大:“我們將深刻領悟《職業教育法》精神,更好地把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殷切期盼轉化為'大有作為'的生動實踐,學校、院團、企業等各方聯合起來,努力打造浙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示範樣板,助力一代代學生綻放青春活力,成就藝術夢想,為助推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和新時代文化高地作出浙藝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