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藝新聞

雙高建設在路上 | 越音易通上線:指尖滑動一小步,越劇傳承邁新步

出處:宣傳部(統戰部) 文字:杜俏俏 編輯:杜俏俏 時間:2022-10-26
字體: 放大 縮小

微信圖片_20221014082833.png


學習語言離不開字典,那什麼時候學戲也能擁有字典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做到了。在戲曲學院副教授錢麗文的帶領下,浙藝“雙高”建設重點項目《越音易通·越劇語音電子字典》APP(以下簡稱“越音易通”)近日上線,實現了漢字譯越音,成為越劇人和越劇愛好者的專屬電子字典。同時,錢麗文編著的《越音易通·越劇音韻字彙》圖書也出版麵世,為學校的“雙高”建設再添新功。

2.jpg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越劇表演藝術家、浙藝特聘教授茅威濤認為,這部書如同越劇語音的《新華字典》,整個項目在學術及應用上推動了越劇的學習和推廣,為越劇學子及愛好者的研究傳承打開一扇新窗戶。

突破越劇音韻傳承的瓶頸

在中國傳統戲曲中,音韻體係對整個劇種的風格、音樂、氣質、形式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與影響。字韻決定咬字,咬字決定字勢,字勢決定音勢,音勢影響行腔,行腔影響旋律,旋律影響表演節奏,表演節奏構建演劇風格,可見字韻在越劇藝術表演中的重要性。

微信圖片_20221028103731.jpg


越劇在嵊州方言的基礎上,吸收戲曲中州韻、上海方言、杭州方言的部分特點,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對獨立的語音。然而因為從藝人員出生地不同、演出團體歸屬地不同等原因,越劇發音存在不同差異,因此越劇音韻研究長期以來都是越劇研究中的弱項。

4.jpg


此外,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雖然有《越劇語音》教材為越劇唱腔、念白提供了教學指導,但還遠遠不足以滿足當下越劇發展傳承的需要。即使說是專業從事人員,遇到新劇本、新唱段時,也會出現有些字不知該怎麼念的情形,需要查找資料或谘詢專家、老師才能確定,比較費時費力。非專業從業人員基本上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遇到越劇發音問題時,即使每個字有音標,也不一定能念準確。“浙江作為越劇的發源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如何更好地傳承與發展越劇藝術,如何培養適應社會與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是擺在我們麵前一個緊迫而嚴峻的課題。”錢麗文深耕越劇教學二十餘年,也一直在尋找突破越劇音韻傳承瓶頸的辦法。

5 向越劇表演藝術家呂瑞英請教語音問題.jpg

▲向越劇表演藝術家呂瑞英請教語音問題

6 與越劇語音專家周冠均請教、探討語音問題.jpg

▲與越劇語音專家周冠均請教、探討語音問題

7 與越劇語音專家盧時俊請教、探討語音問題.jpg

▲與越劇語音專家盧時俊請教、探討語音問題



學習越劇從此有“字典”可查

突破的契機來自於錢麗文的一次美國之旅。在旅行中,她發現英漢翻譯軟件非常實用,能讓使用者直接獲取字詞讀音和拚寫。其間正好有學生和演員谘詢有些越音的準確讀音,由於時空關係不能第一時間解答。這時她想到如果越劇學習也能有一款翻譯軟件就能隨時隨地查詢。錢麗文回國後將這個想法和同事聊了聊,得到大家的一致讚同,於是她正式向學校提出建設《越音易通》項目。



“一開始覺得每個字的音標、聲調都在我腦子裏,後來發現真要做起來,一個字要花很多時間。”錢麗文在APP建設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要把越劇語音搬到APP裏可比想象中困難的多。

由於越劇語音的拚音、聲調與漢語拚音的區別較大,哪個字該放在哪個韻,必須反複推敲斟酌,不能模棱兩可。為了確定一個字的讀音,錢麗文常常要打電話、查資料、聽錄音、看視頻、專程赴上海、嵊州、紹興等地請教專家,確保每個字的規範。“我看了無數遍《紅樓夢》《梁祝》《祥林嫂》的戲曲電影,就為了查一個字,把耳朵貼在屏幕上反反複複地聽。”回憶這一路走來的努力,錢麗文感慨不已:“項目曆時五年,能夠順利完成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及領導、專家、同事們的幫助。戲曲學院周偉君、龔利為小生唱段念白錄音,華渭強、俞會珍為老生、老旦唱段念白錄音,呂靜為傅派、呂派唱段念白錄音等等。”



最終成型的《越音易通》APP包含越劇音韻的一些基礎知識、字韻彙集和流派唱段用韻白表現的內容。配套的專著《越音易通——越劇音韻字彙》從漢字語音學的角度出發,根據越劇語音聲、韻、調,將近6000個常用漢字(包括多音多韻字)進行係統化整理,標注音標與聲調,按越劇韻目的“四尾”分塊排列,以便查閱。全麵呈現越劇語音聲韻體係,科學規範越劇語音標準,是越劇審音辯字的實用工具書。

深度融合“互聯網+”與傳統文化教學

《越音易通》APP是國內外首創的戲曲(越劇)查字翻譯電子字典,這項研究開發填補了越劇音韻理論與新媒體技術融合的空白,為戲曲學習與電子工具結合提供範例。

這一應用打破了傳統的戲曲學習模式,學習者可隨時隨地學習,而且是係統的、立體的、有聲的、可查詢的,有利於當下專業人員及非專業人員的學習。“希望更多的越劇愛好者能借助這一工具深入遨遊越劇世界,推進中國傳統文化戲曲的傳承及弘揚,讓越劇在網絡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錢麗文說。

16.jpg


錢麗文用她的教學經驗為越劇未來的從業者梳理出了一部帶有學術性、專業性的著作,其良苦用心在此浩大的工程中可見一斑。“這款APP對廣大越劇愛好者而言是一個實用性特別強的工具,更是浙藝在越劇藝術傳承教學方麵作出的一大貢獻。”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黃杭娟說。

17.png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擁有悠久的越劇教學史,隨著教學建設與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學校多主體合作開發大師傳戲、劇目解讀、生產性實踐教學案例庫等課程教學資源,深化以“互聯網+”課堂教學創新和新形態教材開發。據戲曲學院副院長周偉君介紹,戲曲學院最近剛剛完成2021年度文化藝術職業教育和旅遊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越劇唱腔》教學資源庫與共享共建平台建設項目結項驗收,項目將優秀劇目、流派唱腔以及教師多年來的一線教學經驗進行數字化整理;完成《越劇唱腔》《越劇舞台念白》新形態教材編寫,《中國越劇·唱腔》在線精品課程建設,促進越劇數字教學資源建設,推動網絡時代越劇表演教學現代化轉型,實現現代教育科技與傳統戲曲教學有效融合,推進越劇藝術的傳播。


21 越音易通APP下載連接.jpg

APP下載鏈接


關閉】 【 打印
上一篇:學習二十大精神|舉一綱而萬目張 使命在肩催新征——第11期“初心講堂”專題輔導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