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建設在路上|提升校企融合水平 深化人才培育創新
進入暑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表演藝術專業的老師和同學們又一次趕赴烏鎮,開展為期近兩個月的實踐演出,精彩熱情的演出和秀美水鄉融為一體,在炎炎夏日給遊客帶來美的享受,也打造了校企同頻共振、協同育人的一個典範。
一直以來,浙藝都十分重視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加強與行業、企業和社會深度合作,建設多元一體、互惠共贏的資源共享機製和產教融合平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浙藝已經在這方麵做出了諸多探索,不斷推進校企合作,深化藝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浙藝黨委書記薛亮說。
校企共建實踐平台促進文旅融合
烏鎮,植根於江南古韻特色水鄉小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景觀。早在2015年,浙藝便已和烏鎮戲劇節結緣。一屆又一屆戲劇係表演藝術專業的同學參演烏鎮戲劇節的受邀劇目演出、古鎮嘉年華、文化誌願者服務、烏鎮夏季生活節等實踐項目。浙藝表演專業師生在烏鎮的演出也已經持續了六年,浙藝學子們的精彩演出都能吸引大量遊客和本地百姓觀看,觀眾們還紛紛和同學們合影留念,成為暑期裏烏鎮的一個網紅景點。
長期帶隊參加烏鎮實踐活動演出的戲劇係副主任荊芳表示,在與烏鎮多年的合作中,校企雙方搭建了一個多樣、立體、係統、交叉的全真多維實踐平台,建立了文旅融合表演人才培養教學就業的合作模式,將在校仿真舞台轉換到烏鎮全真舞台,把“課堂搬到烏鎮”,促進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在項目推進中,學校緊密結合真實舞台要求進行教學實踐與管理,錘煉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學生崗位職業素質,實現與就業崗位無縫對接,逐漸形成表演藝術專業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如今,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實踐就業基地,在教學實踐化的同時,較好地推動了演藝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學生就業。今年有六個畢業生已經完成了簽約,成為文化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的正式員工了。
“我們緊貼國家文旅融合發展戰略,積極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開展多類型、全方位合作,攜手打造‘山水課堂’藝術實踐教學品牌。”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黃杭娟介紹,截至目前,浙藝已經與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旅遊景區開展了深度合作。除了烏鎮之外,還和湘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宋城演藝集團、上海長峰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袂創排係列實景演出,塑造了一定影響力的旅遊實景劇目品牌。在湘湖、宋城、太湖、大運河等景區,舉辦“大學生藝術展演周”,推出係列藝術展演,展示學校各專業教學成果,繁榮景區文化。常態化組織師生到湘湖、宋城、太湖等景區以及特色小鎮開展藝術創作采風,催生創作成果。深化與杭州蕭山區樓塔鎮、杭州市拱墅區等地方人民政府的合作,實地開展“細十番”、大運河文化等國家級、省級“非遺”的傳承保護工作。與旅遊景區、特色小鎮(鄉村)、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等合作,開發“非遺”保護、探尋文化曆史景觀等互動體驗式活動項目。在湘湖、宋城、太湖、運河等景區建立戶外課堂教學基地,在景區內開展美術、器樂演奏、影視表演、話劇、舞蹈、越劇、昆劇、文物修複、石雕、陶藝等課堂教學。
結對企業院團助力“雙高”建設
近日,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和杭州演藝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創作演出、平台運營、人才培養、藝術培訓等領域加強合作,助推杭州演藝集團向全國演藝行業第一方陣邁進,助力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建設國家“雙高”高職院校。
“以人才培養為核心,加強與文藝院團、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藝術創研、技術創新、社會服務、就業創業、文化傳承等方麵的深度合作,是浙藝推動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向。”黃杭娟說,多年來,學院與浙江演藝集團、浙江小百花越劇院、杭州演藝集團、寧波演藝集團和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等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不僅為各個院團企業培養輸送了一批行業頂尖人才,而且探索形成了人才共育、資源共用、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多方合作辦學體製機製。
在加強學校和文化企業、藝術院團、演出院線等行業單位的校企合作中,學校還邀請知名院團、企業進校園,將職業文化引入專業教學與實踐;通過校團、校企聯合舉辦技能比賽等,進一步拓展校團、校企文化互通的深度和廣度,使院團、企業精神和高校文化在融通中產生互動、互補和適應,培育形成學生的職業精神。
未來,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與演藝企業、院團等的合作還將進一步提升,著力打造可供推廣的校企合作經典範式,發展產教融合組織新形態,推動專業建設與文旅產業發展相適應,實現藝術人才培養供給側和文旅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切實激發辦學興校活力,推動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
校企合作推動藝術人才創新創業
“藝術是一個天生需要不斷創新的領域,藝術人才的培養同樣如是。”黃杭娟說,“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從客觀上推動了藝術人才的創新創業教育。”在深化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浙藝堅持創新引領,推進了“創新、創業、創意”教育,特別是針對藝術類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率相對較高的特點,在三年級重在利用校企合作及校友會等各種資源幫助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充分發揮藝術產教聯盟、校友會等資源優勢,與創業成功的校友合作共建,進一步加強學校“大學生創業園”建設。
把創業成功校友的企業引進創業園,帶領和指導學生創業,提高創業成功率,這是浙藝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舉措。引進校園的不僅僅是成功校友的資源,還有他們的創業理念與創業經驗,拓展了創新創業教育載體,推進大學生創業與市場無縫對接,形成實體化“全真”創業氛圍,提升學校創業孵化項目平台效用。此外,學校還充分利用學校創業教育資源,麵向社會開展創業培訓,並與文化藝術企事業單位共同扶持、孵化校內外創業項目。
薛亮表示,學校把“雙高計劃”建設作為一項長期重要任務,想方設法通過共建、聯合培養、校企合作等方式,籌措各方資金支持,形成多元投入、合力參建的格局。按照校企共建、資源共享、協同育人的思路,聯合文化行業、演藝產業優質院團(企業),共同建設開放共享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推進基地硬件、內涵、製度和標準建設,發揮基地的資源集聚和服務功能以及輻射引領作用,催生校企合作成果,提升合作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