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建設在路上丨我校青年教學誌願服務團連續五年開展樓塔“細十番”新傳承人群培訓工作
6月26日晚,在蕭山區樓塔鎮樓塔“細十番”協會排練廳內,我校青年教學實踐誌願服務團2021年度樓塔“細十番”新傳承人培訓春季學期第12次課程暨學期教學成果展示如期進行。受訓學員與浙藝青年師生一起完整演奏樓塔“細十番”一套三曲,校地合作致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道路就此走過了第五個年頭。
杭州市蕭山區樓塔鎮是學校“雙百雙進”結對基地,該地民間音樂類型樓塔“細十番”於2008年6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與眾多以瞬間表現形式傳承的文化遺存一樣,近年來樓塔“細十番”的傳承發展遭遇了傳承人群後繼乏力、傳承方式疏於記錄和固態化、當地群眾缺乏傳承保護的緊迫感、專業人才匱乏、可持續發展艱難等困難。
作為全國唯一入選國家高職“雙高”計劃的綜合類藝術院校,近年來,我校依托“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等將非遺傳承保護深深融入各項中心工作,積極探索實施以文化誌願服務致力於傳承保護工作新模式。2016年,學校在蕭山區樓塔鎮設立了“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實踐基地”;2017年,樓塔“細十番”走進了學校音樂係課堂,參與“綜合展演季”演出。2018年,學校與樓塔鎮人民政府簽訂《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樓塔‘細十番’保護傳承弘揚協議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依托27個專業,吸收82名40周歲以下青年教師成立“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青年教學實踐誌願服務團”實施教研與實踐精準服務;2020年再次進行校地合作,為樓塔“細十番”的傳承保護注入新的活力,開辟新的合作路徑。
五年來,浙藝充分發揮浙江省文化和旅遊誌願服務總隊直屬支隊功能,選拔優秀青年師生組建樓塔“細十番”傳承保護服務團隊,與樓塔鎮人民政府共同以“誌願服務+項目共建”為形式,對接地方文化特色與實際需求實施教研與實踐精準服務。團隊以“周”為單位長期開展教學服務。逐漸將普惠性教學覆蓋到當地少年兒童、輻射到常住居民,教學量年均不少於50課時。在教學中改變“口耳相傳”“師傅彈徒弟跟”的老式傳播方式,對流傳曲目的記譜、演奏法等進行規範,一方麵提高當地“細十番”協會老傳承人的演奏水平,另一方麵培養、擴大新傳承人群基數,使院校“科班”教學深入民間,建立一支“老中青”年齡結構科學的傳承人梯隊。逐漸在當地群眾間形成傳承保護的普遍共識,打造一張樓塔“細十番”地方文化金名片。團隊獲得了省級文化誌願服務優秀項目、優秀團隊,列入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調研課題名錄,2019-2020連續兩年入選浙江省直機關共青團“一團一品”實例。
與此同時,由校黨委班子成員牽頭座談調研十餘次,學校各院係紛紛為當地公共文化服務獻計獻策,為地方發展注入高校辦學特色元素。校地依托各自優勢資源,充分挖掘古韻樓塔的文化基因和品牌價值,在資源互補的基礎上,持續推進專業教學與社會實踐、誌願服務結合,致力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樓塔“細十番”音樂進課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專題講座、成果現場展演展示、“匠心之路在樓塔”作品展等工作相繼開展,青年師生帶著節目、露天電影、漆器、紮染、金繕、文物修複作品等陸續來到樓塔鎮居民身邊,結下深厚情誼,在助推地方文化發展的同時,為鄉村振興貢獻浙藝力量。
文化遺產是人類曆史璀璨文明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一種獨特的不可多得的珍貴印記,標識著中華文明的高度和中國精神的豐碑,彰顯著悠悠五千年的文化自信。我校也將從運行樓塔“細十番”項目出發,逐步將服務模式輻射到其他瀕危劇種、非遺項目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中,在祖國大發展、文藝大繁榮的優勢背景中打造文化誌願服務的浙藝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