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憶,浙藝師生在南山陵園紀念越劇皇後、浙藝名師姚水娟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曲表演專業群是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戲曲表演專業自學校成立起就是核心專業之一,與學校共成長。學校的發展更凝聚著一代代老師的心血。老師們的付出為浙藝的今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越劇表演藝術家姚水娟、昆劇表演藝術家周傳瑛、王傳淞、竹笛藝術大師趙鬆庭、音樂教育家周大風……這個清明,讓我們為所有逝去的浙藝老師們點亮一盞心燈,祝老師們在天堂安好,鼓勵浙藝後輩們不忘浙藝校訓、尊師教導,賡續傳承,執著追夢。
3月23日,2021杭州清明通氣會暨杭州市南山陵園開放日活動在南山陵園舉行,活動分為“思念、感恩、傳承”3個篇章,活動旨在借助清明這一特殊日子緬懷先賢,追思先人,傳承價值。來到現場的除了我校師生,還有各界名人、英雄烈士家屬、黨員幹部等。
浙江越劇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今年是浙藝名師、越劇皇後姚水娟105歲誕辰。這位越劇改革先驅,女子越劇奠基人,越劇男女合演領軍人,她銳意革新,率先實行編導製,聘請樊籬為專職編劇,並打破越劇隻演老戲的保守路子,1940年演出第一部現代戲《蔣老五殉情記》,引起輿論界重視。接著,又出演《西施》《馮小青》《貂蟬》《孔雀東南飛》等新編劇目,社會影響日益擴大,當時的三家報紙發起由觀眾投票選舉“越劇皇後”,姚水娟獨占鼇頭榮登“越劇皇後”寶座。1939年春節,出版了越劇史上第一本演員個人專集——《姚水娟專集》。
姚水娟就安葬於南山陵園,一首由墓誌銘編纂成的詩,將脈脈恩情化作美好告白,開啟了第二部分“感恩”的篇章。姚水娟弟子、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教師陳天貺,現場分享了她與恩師姚水娟的師生故事。她回憶道,“那是六十二年前我考學的時候,我才十二歲,考入藝校前我的手指有點小殘疾,收與不收我,老師們都有爭議,當時姚水娟老師說:‘留下她吧,如果不行,再退。’就是這句話,開啟了我和姚水娟老師的師生情緣之路。還有一個小故事是恩師送我一雙繡花鞋,一雙繡花鞋一生藝術路。當時我人小腳小,實在沒有適合我在舞台上穿的彩鞋。姚老師當時從家裏找出了一雙壓箱底的精美的繡花鞋送給我,說‘你要好好練台步,才能走向更大、更高的越劇舞台’,如今我也繼承恩師的衣缽,當我離開舞台若幹年以後,我也做了一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老師,教授了無數的學生。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越劇事業代代相傳,讓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陳天貺老師學生、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2016級浙越班陸禕楊 、蔣晨曦 、李雨爽現場演唱越劇《盤夫索夫》片段,以此緬懷姚水娟在越劇領域的豐功偉績,弘揚她勇於創新之精神和兢兢業業之藝術品格。同學們表示,非常榮幸能參與此次活動,希望傳承越劇事業,讓戲曲藝術發揚光大。
姚水娟從1959年開始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前身為浙江省戲曲學校)任教,她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教書育人的工作,全身心地撲到了工作中去。學生們眼中的姚老師是一個在教學上十分嚴謹的老師,她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1961年姚水娟在浙江藝術學校辦公室留影)
上世紀60年代,藝術教學的資料比較匱乏,更不要說影像資料了。姚水娟自編水袖、折扇、團扇等身段組合,那些優美的身段至今還深深印在學生們的腦海中。在排戲課上,她備課非常仔細,她的劇本上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符號。由於姚水娟排戲的教育質量高,學生進步快,因此張西華校長規定凡是女同學(不管什麼行當)都必須到姚水娟老師這裏學習《盤夫》,否則不能畢業。結果隻要去排過《盤夫》的女同學彩排時,都有很大的改觀。生活中,姚水娟對學生更是充滿慈愛,關懷備至,每當現已古稀之年的學生們想到這裏,眼眶就濕潤了。姚水娟先生的藝德人品,令學生至今難以忘懷。
(姚水娟與藝術表演班學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