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清溪浪漫,傳承革命精神——首屆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項目小話劇《清溪謠》首次聯排


4月16日,首屆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項目小話劇《清溪謠》進行首次聯排,校黨委委員、副院長支濤,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馬向東,創作中心、實踐部和戲劇係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到場觀看。






《清溪謠》由師生聯袂出演,9幕戲一氣嗬成,演員們用心、用情演繹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蘇浙軍區一段壯烈、唯美的紅色革命故事。在民族危難之際,新四軍蘇浙軍區某營營長鄭文斌和妻子、軍區後方醫院醫生羅衛紅用純美的愛情化作保家衛國之力。該劇的新穎之處在於以當代人的視角去觸摸曆史,回望昨天,讓年輕一代重新認識青春的價值、信仰的含義和生命的真諦。舞台上,將紅色、青春與江南三個重要意象有機統一,傳承紅色基因文化,弘揚新四軍“鐵”的精神。


聯排後舉行了研討會上,大家分享了觀演感受並對台詞、服裝、音效等提出意見。大家被劇情和演員們的投入所感動,認為該劇營造了革命浪漫主義意境,曆史與現代對比的構思方法和穿越式的敘事方式很新穎。

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清溪謠》劇本於2019年開始策劃,2020年7月特邀原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舒晨擔任編劇,原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一級導演、學院特聘教授孫學增擔任導演。四年來,戲劇係表演藝術專業師生多次深入新四軍蘇浙軍區後方醫院舊址開展采風活動,為此次創作做了前期積累。為了更好地表現出新四軍的精神麵貌,開排前所有演員參加為期一周的軍訓,對站姿、拿槍等進行強化訓練。該劇總導演、戲劇係副主任荊芳說,《清溪謠》創排既是獻禮建黨百年紅色主題教育,也是國家“雙高”專業群建設中戲劇係表演藝術、美術係舞台美術專業共同創作實踐項目,由戲劇係、美術係、音樂係、教學實踐部等部門通力合作,組建了涵蓋舞美設計、燈光、作曲、服裝、化妝、音響、道具、視頻等二度創作團隊,可謂是浙藝原創。演員團隊來自三個不同的班級,參演的三位教師除了排練還承擔教學任務,因此每次排練時間都要進行統籌安排,為了排練順利推進,師生們晚上、周末連軸轉。





特聘教授、導演孫學增說,很高興能參加《清溪謠》的創作排練,正是對革命先輩的敬仰,指引著我們找到了創作的靈感,給予我們源源不斷的動力,真正發自內心地想用更好的作品來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該劇舞美總設計、美術係副主任、浙江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計劃培養對象李昌國介紹,話劇《清溪謠》以新四軍蘇浙軍區在浙北長興的抗戰為背景,舞台空間運用力求簡潔空靈的結構方式表達,凸顯紅色主題,融入了青春、江南水鄉的元素,呈現出紅色基因的藝術化效果。


下一步,《清溪謠》劇組將進行細排,預計5月下旬在我校實驗劇場首演。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讓我們一同走進那段曆史,感受信仰之美、詩性之美、地域之美和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