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感受一線大戲的創作——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赴滬觀摩話劇《德齡與慈禧》
3月21日下午,上海大劇院座無虛席,經典話劇《德齡與慈禧》華麗登場,我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計劃培養對象赴上海大劇院觀摩了這場經典話劇。
《德齡與慈禧》是香港話劇團經典劇目,由何冀平編劇。該劇於1998年由香港話劇團首演,後經多次重演,榮獲多項大獎,如香港舞台劇獎“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劇本”“最佳導演”“最佳服裝設計”“十大最受歡迎製作”等,2008年應國家大劇院奧運演出季邀請在北京上演。2019年由香港著名戲劇導演司徒慧焯執導的版本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海大劇院總計演出14場,“以2秒售罄”刷新年度最快票房紀錄。江珊和鄭雲龍在劇中飾演慈禧和光緒,德齡這一角色則由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郎玲出演。
作為浙江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計劃承辦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組織入選人才赴滬觀摩了這場演出,並在演出結束後安排了製作人與學員們進行麵對麵交流。中國國家話劇院製作人、一級演出監督李東圍繞話劇《德齡與慈禧》的緣起、籌備、建組、公演、巡演等方麵進行了介紹。這種觀摩+交流的形式,讓學員們近距離感受到了一線大戲的排練水準,了解了精彩的舞台呈現背後主創人員是如何產生創意並一步步實現的,也讓大家收獲了更多創作經驗,可謂事半功倍。交流座談後,製作人李東代表演出方向參加演後談的觀摩學員贈送劇目文創衍生品,以示對本次觀摩活動的答謝。
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培養對象、一級編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創作中心副主任孫強表示,何老師筆下塑造了一個複雜豐滿的慈禧,令人著迷,還有魯莽清新的德齡,雖為弱女子亦有舍命為國的血性,激蕩起台上光緒帝、榮祿等各種角色,足見民族危亡之際,背負沉重曆史沉屙的中華兒女,力圖掙紮求存泣血革新,一路走來是如何艱難。建黨百年之際,回頭觀望曆史,更讓人感慨今日擁有來之不易。此次觀摩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近距離接觸高質量演出的機會,開闊了眼界,了解最新創作動向。對於創作者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對此次觀摩演出,學員、浙藝戲劇係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那剛表示不虛此行,收獲良多,特別是演出結束,製片人李東從職業製作人的角度,簡短且清晰地為大家分享了戲劇製作人領域的“創作”過程,讓大家領略了中國戲劇日趨成熟的職業化製作流程,看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劇中看到了新舊時代的交替和碰撞,不同文明的交融與衝突,“令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作者對人物孤獨、無奈命運的悲憫與同情。真正做到了關注人,關愛人,關心人。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個體差異,讓人深受感動。”那剛說。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尹派小生張琳表示特別感激浙藝組織了此次活動,“劇中扮演慈禧的江珊老師表演爐火純青,她的語言功力和表演節奏,完美展現了慈禧這個人物的氣場和性格,緩緩道來卻又耐人尋味,給人帶來震撼人心的藝術享受,讓人不知不覺間潸然淚下。”
來回六小時的車程固然辛苦,然而三小時的戲劇也給學員、浙藝舞蹈係主任助理、副教授包崢剡帶來了藝術上的深深震撼:“讓我們感受到戲劇的魅力,後麵的交流也讓我們看到了一部大戲從製作到推廣背後的故事,收獲很大。”
浙江省舞台藝術“1111”人才計劃是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推出的重要人才工程,以“聚焦經典、守正創新”為主題。計劃自啟動以來,作為承辦方,浙藝克服疫情影響,通過課堂教學、座談交流、藝術采風、觀摩學習等多種形式,強化培養對象的政治意識,提高理論水平,拓展藝術視域,激發藝術創造力,提高舞台藝術領軍人才知識更新和藝術實踐趕超一流的能力。通過觀摩革命經典婺劇《真理的味道》、中央芭蕾舞團中國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經典話劇《雷雨》等多部高端經典藝術作品,大大拓展各位培養對象的藝術視域,綜合藝術水準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