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藝新聞

浙藝原創情景劇《黎明前的訣別》:講述革命烈士朱聚生的故事

出處:宣傳部 文字:俞珂瑤 編輯:杜俏俏 時間:2021-12-06
字體: 放大 縮小

近日,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原創情景劇《黎明前的訣別》登上“學習強國”平台。作品一經推出,便獲得廣泛關注,播放量和點讚量持續攀升。

微信圖片_20211201135926.jpg

微信圖片_20211201135918.jpg

微信圖片_20211201135931.jpg

情景劇《黎明前的訣別》講述了中共地下黨員、海鹽籍革命烈士朱聚生為了理想信念努力奮鬥、英勇犧牲的故事,展現了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朱聚生是一名隱蔽戰線的革命戰士,他變賣祖傳家產捐獻給黨組織,支援解放區鬥爭;他利用國民黨沈蕩鎮鎮長、沈蕩鎮國民中心學校校長身份作掩護,辦學校、辦報刊,向青年學生傳播革命思想、教唱革命歌曲,引導進步青年奔赴解放區。他被捕後受盡酷刑,寧死不屈,壯烈犧牲,年僅26歲。

1638338001(1).jpg

《黎》劇選取朱聚生獻身革命的三個片斷,通過一名大學畢業生的獨特視角,引導觀眾走進朱聚生的內心世界和感人故事,去感受朱聚生的家國情懷。劇情構思巧妙、簡潔洗練、重點突出;表演情真意切、絲絲入扣、感人肺腑;舞台上三組人物分立於碩大鏡框內造型各異,呈現出鮮活的時代特色和人物形象,在燈光的映射下凝重而富有視覺衝擊力。將英烈故事以寫意的形式搬到紀念館內牆上的相框內,具有曆史的縱深感,以當代大學生敘事的形式展現曆史,彰顯了當代青年不忘先烈、擔當使命的責任。十四分鍾時長的這出短劇讓觀眾深深感動。

該劇由校黨委宣傳部聯合海鹽縣委宣傳部共同打造。戲劇係表演藝術專業承擔創排任務,戲劇係特聘教授、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話劇團導演孫學增擔任編導,戲劇係副主任、教授荊芳參與導演,美術係常務副主任、教授李昌國擔任舞美設計,教學實踐部徐丹丹擔任燈光設計,2019級表演藝術專業班學生參加演出。

《黎》劇首演於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省軍區政治工作局主辦,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等承辦的“百年·百人·百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浙江英烈故事宣講活動,同學們將朱聚生的英勇事跡演繹得淋漓盡致,生動感人的表演讓觀眾熱淚盈眶,百餘名黨員幹部、老戰士、英烈家屬代表無不動容。

參演的同學們也深受教育,深受感動。黃心玥同學說:“通過出演青年大學生解說員,我認識了朱聚生,讓我感受到先烈們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情懷。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要緬懷先烈,牢記使命,肩負起社會責任,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貢獻。”

為了向建黨百年獻禮,校地雙方去年就有了合作創作紅色作品的意向,經多番交流,確定以朱聚生烈士事跡為主題進行創作。在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馬向東帶領下,組織了戲劇係創作團隊多次赴海鹽進行采風調研,參觀朱聚生紀念館,在沈蕩文化藝術中心召開采訪座談會,了解朱聚生事跡。座談會上,創作團隊聽取朱聚生女兒朱戰紅、朱荒紅老人講述與父親之間的情感故事和《朱聚生傳》作者林天仁老師介紹的創作心得,挖掘戲劇素材,探討作品創作。

荊芳表示:“采風調研時聽了朱聚生兩位女兒的講述,朱聚生的形象在腦海裏一下子就鮮活了起來。革命烈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做出了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朱聚生在海鹽解放那天犧牲了,沒能看到最後的勝利。情景劇取名為《黎明前的訣別》,我想取這個名字是隨他所願,寓意為天一定會亮,勝利一定會到來。”

創排期間,戲劇係組織師生赴海鹽參觀朱聚生紀念館,進行紅色文化教育,追尋先烈足跡,感受烈士的革命精神;在武原街道、沈蕩老鎮進行文藝演出,展現浙藝學子藝術風采。沈蕩鎮宣傳委員姚敏方說:“推出情景劇《黎明前的訣別》,是想通過講述朱聚生革命烈士短暫而又偉大的一生向觀眾展現他一生求索、奮鬥不息的精神,賡續紅色根脈,傳承紅色基因,獻禮建黨百年。”

孫學增還應邀為海鹽本地演員輔導排演《黎明前的訣別》,在“萬眾藝心 永遠跟黨走”海鹽縣百場文藝展演百部電影展映暨“鹽藝”精品節目首發啟動儀式上進行展演,之後又多次登上市、縣、鎮三級舞台,經嘉興電視台報道,讓朱聚生烈士的故事進一步深入人心,讓紅色文化廣泛傳播。許多人慕名前來沈蕩鎮朱聚生紀念館紅色基地打卡。

微信圖片_20211206152112.jpg

馬向東表示:“創排演出情景劇《黎明前的訣別》是一次成功的校地合作嚐試,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朱聚生烈士的感人事跡,也讓我校師生發揮了藝術院校專業優勢,創作紅色作品,服務地方群眾,為百姓送去精神食糧。通過創作、排練和演出,也是一次對學生的成功的課程思政實踐教育,同學們感動於先烈事跡,以先烈為榜樣,向先烈學習,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積極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關閉】 【 打印
上一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第九次學生代表大會召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