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藝新聞

雙高建設在路上|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子在渡口曰》探索戲曲表現新路徑

出處:宣傳部 文字:杜俏俏 圖片:戲曲學院 編輯:王玲瑛 時間:2021-11-09
字體: 放大 縮小

11月5日、6日,浙江藝術職業學院2020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越劇折子戲《子在渡口曰》走進臨平劇院。該劇由戲曲學院2018級南京班學生演出,以唯美精致的傳統水墨風格的舞美設計,充滿衝突的戲劇故事情節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征服了觀眾,現場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久久不息。

微信圖片_20211111132614.jpg


作為原創劇目,越劇折子戲《子在渡口曰》大膽創新,摒棄了傳統戲曲舞台上常見的才子佳人的故事類型,將視角投射到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創造性地將儒家文化題材用越劇形式來演繹。該劇戲劇衝突強烈,講的是孔子師徒受衛王相邀趕往衛國,途遇大河攔路。隱者漁父以道家逍遙精神開解孔子,孔子道出“心中已知天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人生抱負,懇請漁父載他們過河。兩者雖誌趣不同,最終漁父被孔子執著的精神和誠意打動,助他們過河。


“此劇用一句話表達,主要表現的是孔子任重道遠,不畏艱難,堅持儒家思想中和諧大同的社會理想並將其付諸實踐的過程,體現的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項目負責人、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支濤介紹,《子在渡口曰》將越劇明快清新、輕鬆詼諧的藝術特色與儒家思想深厚的內在力量碰撞融合,在充滿戲劇性的故事演繹中將中國古代思想史上最著名的偉人之一孔子塑造成為一個親切、幽默、平易近人的老者,將儒家思想闡釋為通俗易懂的為人處世之道。

微信圖片_20211111132712.jpg

作為項目的負責人,支濤同時也擔任了該劇的導演,美術係副主任李昌國擔任舞美設計,青年教師李傑擔任燈光設計,青年教師程瀚擔任多媒體設計,以學院師生力量來創作有思想性、哲理性高度的實驗性探索。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源遠流長,這條悠久的文明脈絡從未斷流,儒家思想就是這條脈絡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講好孔子的故事,對於國人堅定文化自信、增進民族自豪感大有裨益。反映在舞台表現上,支濤充分利用了戲曲的虛擬性特色,將儒家思想的表達自然融入越劇的唱念做表中,使彼此相得益彰。“這是一次富有探索性的創作,一方麵拓寬了越劇題材的選材範圍,豐富了越劇作為較年輕的江南地方劇種的藝術品格,另一方麵也為儒家文化與戲曲文化互為平台、共謀傳承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支濤說。

微信圖片_20211111132716.jpg

臨平區戲劇家協會會員們來到現場觀摩。他們認為,越劇折子戲《子在渡口曰》充分秉承了“文藝創作要以紮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的精神,既拓寬了越劇藝術的表現疆界,又豐富了儒家思想的傳播手段,是凝聚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於一體的一次兼具現代性與未來性的嚐試。

微信圖片_20211111132722.jpg

《子在渡口曰》將深刻的人文思想融彙於優美的越劇戲曲語彙中,兼具輕鬆詼諧的藝術特色,上演以來也受到了各界觀眾的認可。2014年7月該劇曾受邀參加人類表演學國際大會,在會上一經展演即受到來自國內外戲劇專家的廣泛關注。同年榮獲浙江省大學生藝術節專業組一等獎。2020年9月28日,該劇在全球祭孔日舉辦了舞台首演,並進行了影像錄製,隨後在多所高校展開巡回演出,也深受年輕觀眾的喜愛。

微信圖片_20211111132727.jpg

《子在渡口曰》用越劇來演繹孔子的思想,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樣式來展示中華優秀思想,實現了儒家文化與戲曲文化互為平台、共謀傳承發展的教學演目標。支濤表示,該劇將一方麵對外搭建文化傳播與交流平台,走進孔子學院,參加國際戲劇節;另一方麵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激發校園優質文藝作品創造力,高雅藝術進校園、進社區,以文化人,以藝動人,探索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徑。


關閉】 【 打印
上一篇:防患未“燃” 安全相伴——我校開展“119”消防安全演練活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