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藝新聞

雙高建設在路上 | 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搭建戲曲傳承發展平台

出處:黨委宣傳部 戲曲學院 文字: 圖片:江勇 編輯:杜俏俏 時間:2021-11-04
字體: 放大 縮小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643.jpg

近日,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成立大會暨越劇研究院2021年度中希戲劇對話專題活動在我校舉行。來自上海、江蘇、安徽、浙江等地的聯盟單位代表,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名譽院長楊小青,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師生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與會嘉賓對長三角戲曲產教協同發展、新時代戲曲工作者堅定文化自信與探索文化輸出等議題進行了研討,發表了許多真知灼見。以下是他們的發言摘編,有刪節(按發言順序排序)。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654.jpg

梁弘鈞

(上海越劇院院長)


“長三角戲曲多了一個堅實廣闊的平台”

產教聯盟是長三角地區戲曲人迅速響應國家相關精神,深入探索戲曲產教研一體化實踐取得的初步成果,也意味著從此長三角地區的戲曲又多了一個堅實廣闊的發展平台。相信戲曲人能借助這樣的一個平台,互通有無,互幫互助,滿懷信心地向新目標、新時代進發。


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從名字上看,它像是一個以理論研究和教學培養為主體的平台,但如果從發起所做的各項活動來看,它不僅僅是教學與理論平台,還有青年演員的推動培養以及不斷出新的舉措。比如優秀劇目的邀請展、名家互動講座、青年戲曲演員大賽等,這些已經突破了產教聯盟單一的教學研究的範疇。


我們需要緊密地和院校、市場、觀眾、社會的各個角落做更多更暢通的溝通與聯係,才能構建起戲曲的一個良好生態。我相信,在我們不斷的努力下,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能產生出更多的能量與火花,為青年演員、創作人才、研究人才提供一個更好的交互交流的環境與平台,真正促進戲曲從理論到實踐,到人才培養的一體化發展。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658.jpg

趙魯剛

(江蘇戲劇學校常務副校長)


“產教聯盟唇齒相依”

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的成立非常有意義,這是中國戲曲教育聯盟成立六年後,又一個跨地域跨省份的戲曲教育組織。它不僅僅是戲曲教育,包括院團、演出機構、研究機構、市場等。可以看出,浙江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做事都走在前麵,看得比較遠。


隨著時代的發展,戲曲教育、演出市場都有萎縮,但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和戲曲藝術的重視,目前又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期。我們也會認真地向浙江學習,學習好的做法與經驗。


聯盟成立以後的互動講座非常好,希望浙江、上海的專家教授能到江蘇去辦講座,我們也可以從江蘇、南京那邊邀請一些專家來互動,這件事一定會對各方的教學有極大的提升。包括論壇活動、未來藝術家的人才培養計劃等,江蘇一定會積極參與。江浙滬皖是一家人,唇齒相依,抱團取暖,協同發展是我們的口號,也是我們要努力做到的。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701.jpg

李光南

(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


“要不斷創造適合‘文化輸出’的形式”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牽頭成立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非常有意義,新時代戲曲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探索文化輸出路徑、方法和策略。


首先,我們必須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繁榮文藝創作,文化輸出要有創作,沒有創作談何輸出?其次,要在“創新”上下功夫,不斷改進和探索“文化輸出”的方式方法。當下“文化輸出”的方式方法比較單一,以戲曲為例,基本上是以舞台演出為主,中國戲曲所凸顯的價值觀、道德倫理思想,外國人無法理解。關鍵的是,舞台演出成本大,觀眾有限,影響力不高,“走出去”太難。所以,要有新的手段,比如自媒體、抖音、公眾號等。第三,要在“創造”上做文章,不斷創造適合“文化輸出”的藝術品種和形式。最近我們找到了一台雜技劇,將《天仙配》與《牛郎織女》這台戲結合起來,用雜技語言來實行“文化輸出”。文化輸出上要不斷地變化形式。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705.jpg

翁國生

(浙江京昆藝術中心主任)


“學校和院團搭建起溝通的橋梁”


產教聯盟對將來院團和學院結合會有一些啟發。產教聯盟實際是將學校和院團構架起一個橋梁,構架起傳承教學以及後續創作演出的橋梁,我覺得非常好。


前一段時間,我們也在一直議論院團科班以及藝術學院培養,哪一種更合理更有成效?現代社會需要多元的藝術人才,浙藝這幾年打造了各種元素的內容,包括文化、美學,以及與戲曲可能不搭邊,但又能融合搭邊的東西。產教聯盟要更多地將科班的優勢與藝校的優勢達到共融,另外,學校在臨近畢業時,應該盡早地與劇團搭起一個橋梁。讓學生們在學校臨近畢業時提早認識社會,認識劇團,認識他將要登上的舞台。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708.jpg

吳鳳花

(紹興小百花越劇藝術傳習中心副主任)


“希望產教聯盟能關注一些生存狀況不好的稀有劇種”

非常榮幸作為基層代表參加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成立大會,希望第三屆長三角越劇優秀劇目展演中,我們也能爭取到機會。


作為長三角戲曲青年演員的大賽,我更希望能積極地為新人提供這樣的平台。青年演員需要橋梁,需要更多走出去的學習機會。希望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這樣一個平台能帶我們出去多看看、充充電,讓自己的眼睛也要上一點“眼藥水”,眼睛也需要刷新一下。也希望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能關注一些生存狀況不好的稀有劇種,能為他們搭建平台。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711.jpg

劉建寬

(浙江音樂學院戲劇係主任)


“產教聯盟也要‘教教聯盟’”

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從學校講起來是“教教聯盟”,與院團來講是產教聯盟。


教教聯盟、產教聯盟要靜下心來發揮好各自的優勢。藝術人才培養與教育如何將它做強做大?浙江音樂學院是一所本科大學,優勢在哪裏?怎樣將自身優勢發揮出來,減少短板,這是我們要做的。在產教聯盟中,學生的質量與院團息息相關。從教學和學術上如何互通需要仔細考慮。比如教學經驗的交流,師資力量的互補,學術上的研究,怎樣將它通起來。這是我們現在的責任。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715.jpg

王濱梅

(浙江小百花越劇院院長)


“我們要自覺地做好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

我想在做交流發言之前,感謝一下浙藝,近15年給浙江小百花越劇院輸出了四批100多名學生,他們已成為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兩個團當中的主要青年骨幹。


近年國潮風強勢崛起,戲曲界也有很多舞台活動都打著國潮旗號,讓傳統文化與時代元素碰撞中跨界破圈,我們也要自覺地做好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弘揚輸出,除了結合時代的命題,挖掘曆史內涵的舞台創作外,也要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探索來多樣化地輸出交流和呈現。


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團)演過部分的國外名著改編的越劇舞台劇,這就是當代戲劇人以勇立潮頭的精神,敢幹事,能幹事的文化自信,實踐了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的自信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與時代接軌的傳承發展中體現其存在感、成就感與歸屬感,它是傳統的,也是時代的,以此與各位共勉。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719.jpg

楊小青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名譽院長)


“新時代戲曲必須要轉型”


學院有魄力,成立了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很有前瞻性。戲曲來自於農業社會,小農經濟社會,現在是需要創造性的轉型,我們要轉型,我們要能轉到新時代去,如果轉不好,戲曲要自生自滅,最後還是要滅掉的。因為要轉型,所以帶來了很多表演上怎麼突破,音樂上怎麼突破,舞美怎麼弄,舞美空間與表演空間的關係,與藝術家的關係等問題需要破題。


現在這一批演員不光自己在舞台上演出,他們還肩負著傳承的重任,還要管理劇團。怎麼總結她們的經驗?這是產教聯盟要研究的東西。感謝學院的領導有這種前瞻性、勇氣與魄力,將他們聚集起來。戲曲的問題太多了,一定要轉好型。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722.jpg

黃杭娟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院長)


“產教聯盟就是要破題後繼人才培養”


在新時代背景下,戲曲領軍人才、高端人才的匱乏,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產教聯盟麵臨著這個問題的破題。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的成立是為了培養打造推動文化繁榮,推進文化創新藝術人才的中堅力量,這是大家共同的使命。浙藝有近70年的辦學曆史,藝術大家輩出,後續我們怎麼將這件事繼續做下去,培養戲曲後繼的領軍人才,這是我們的責任。


楊小青導演說到經典傳統的傳承就要在這一批孩子身上奠定紮實基礎,院校要講創新,但在戲曲人才規律的培養上,就應該將傳統經典怎麼在他們身上很好地傳承下去,需要探索一種現有模式的完善和製度上的創新。我們要充分發揮長三角戲曲產教聯盟的合作優勢,在戲曲教育教學資源整合、戲曲藝術的新媒體傳播和國際交流等方麵,創造更多的"長三角標識",推動長三角乃至全國戲曲產教合作的快速、健康發展。


微信圖片_20211115124727.jpg

馮潔

(一級編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越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主持研討會



關閉】 【 打印
上一篇:我校師生熱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