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副教授袁良忠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他說:“做好教材建設應該堅守初心,回歸本源。”
近日,國家教材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獎勵的決定》,我校影視技術係副教授袁良忠編寫的教材《舞台機械》獲得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
全國教材建設獎由國家教材委員會主辦,教育部承辦,每4年評選一次,是檢閱、展示教材建設服務黨和國家人才培養成果,增強教材工作者榮譽感、責任感,推動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教材體係的一項重大製度。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設立全麵覆蓋教材建設各領域的專門獎勵項目,也是全國教材領域的最高獎。
據悉,今年共評選出全國優秀教材999種、全國教材建設先進集體99個、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200名,我校在本次評選中取得的成績在同類院校中位於前列。學校將以此為契機,繼續推進教材改革創新,用心打造更多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加快推進藝術類教育現代化,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國際化視野的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
獲獎訪談
《舞台機械》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請您談談這本教材有哪些特色和創新的地方?
首先是獨創性,雖然業內曾先後出了幾本專著和譯著,但到目前為止,該教材是全國唯一正式出版的高職《舞台機械》教材。
其次,本教材充分體現了校企合作、產學融合的職業教育特色。8人的編寫團隊中有高校教師3人,行業企業技術人員5人。編寫者都是行業內資深或著名的舞台機械技術專家,對舞台機械技術有很深的造詣,掌握舞台機械的最新技術,本教材的很多內容是他們長期舞台機械設計和工程實踐的經驗總結,體現了舞台機械技術的最新發展,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
再次,本教材具有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特點。一台演出,音響和燈光的設計、舞台機械的巧妙運用是劇目整體創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技術與藝術的有機結合,能夠更充分地揭示劇目主題,創造典型環境,營造戲劇氛圍,推動情節發展,加強舞台節奏,表現時代特征。舞台機械作為表演藝術的主要輔助技術手段之一,在教學內容上怎樣體現技術和藝術結合的特點,怎樣充分利用舞台機械的時空轉換和特技功能是本教材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教材除了介紹每一種舞台機械的功能特別是藝術上的功能及應用之外,還介紹了國家大劇院、杭州大劇院、杭州劇院、深圳世界之窗劇場、宋城大劇院、印象西湖水上舞台等劇場的舞台機械工程案例,結合演出劇目介紹舞台機械技術在舞台表演藝術中的作用,強調技術和藝術緊密結合的特點。
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難題?是怎樣克服解決的?
舞台機械本身涉及多個專業,機械是我的本行,但電氣控製技術是我的弱項,但作為主編,我是教材內容、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所以得硬著頭皮去鑽研弱電控製、變頻調速、網絡控製等技術。
本教材怎麼處理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問題呢?
本教材要求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使學生達到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的統一。教學內容在原講義的基礎上增加了多功能劇場和主題劇場的機械設備、舞台機械設備的操作和維修兩章新的內容;台上機械增加了單點吊機、飛行器等內容。為提高實踐能力,設置了舞台機械認知和操作實踐等實訓項目,附錄2為浙江大豐舞台機械設備上位機控製係統操作手冊,要求學生據此練習舞台機械設備的實際操作應用技能。
您認為教材建設對於教學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呢?
學校的責任和使命是育人,而“教師、教材、教法”是教學活動的三大要素,即“誰來教”“教什麼”“如何教”,是影響教學質量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教材委員會主任孫春蘭在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表彰會上指出,教材是教育教學的關鍵要素、立德樹人的基本載體。日前,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對教學內容和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製,及時更新教學標準,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典型生產案例及時納入教學內容。強化教材建設國家事權。引導地方、行業、學校按規定建設地方特色教材、行業適用教材、校本專業教材。我認為做好教材建設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最重要的基礎,“三教”改革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堅守初心、回歸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