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出口成誦的浙藝人,剛在省第九屆大學生中華經典誦讀競賽中獲獎
誦讀古今經典
彰顯百年風華
10月17日
浙江省第九屆大學生中華經典誦讀競賽決賽
在紹興文理學院圓滿落幕
我校選手在比賽中表現出色
個人組和綜合組選手全部獲獎
斬獲高職高專個人組一等獎1名
二等獎2名,三等獎5名
高職高專綜合組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
戲曲學院2017級越劇一貫班學生張寧在本次比賽中獲個人組一等獎。她在比賽中誦讀了古代詩文《八聲甘州》和現當代文《野草》。在即興評述環節中,她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題巧妙闡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主題。表達清晰流暢,舞台表現力俱佳,獲得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參賽選手和輔導教師團隊為了備賽,放棄雙休日、暑假等休息時間,為了贏得比賽全力以赴。張寧幾乎抓住了所有的空餘時間,起早貪黑,一直堅持寫稿,針對不同的主題寫了30篇稿子,寫完後再以每天背五篇的高效率完成全部背誦。對於古文和現當代文的朗誦部分,她每日大聲誦讀並且錄音,錄完後再和原文核對,將錯誤之處用筆標注出來。臨近比賽時,她每天刻苦讀稿背稿,一背就要花將近四五個小時。
張寧說:“通過這次比賽,我真正明白了堅持的意義。非常感謝每一位指導老師對我的付出與鼓勵,使我糾正錯誤,彌補不足。朗誦是我一直熱愛和追求的,備賽過程雖然辛苦,但無比幸福。我會繼續努力,提升口語表達能力,爭取做到更好。”
去年止步決賽的文化管理係2019級定向2班的王思怡,今年在決賽中獲得二等獎。據她介紹,現場根據題庫抽到題目後,隻有半個小時的時間準備。她認為選手們在文章誦讀上拉不開距離,最主要的是即興評述。王思怡的性格不喜歡死記硬背,為了準備即興評述,她看了很多案例,比如屠呦呦、袁隆平、王亞平等。“因為我有個朋友正在準備公務員考試,看到考試素材裏的人民日報日評裏正好有30個案例,我覺得合適就拿來背了。現場抽到題目後,我就把袁隆平的案例用上了。”王思怡說。
同樣獲得二等獎的鄭智健是第一次參加省級比賽,他感觸最深的是比賽最考驗的是記性,下的功夫越多最後肯定能取得好成績。鄭智健說:“我對古文比較有感覺,背得熟一些。現代文篇幅長一些,相對來說背得沒有古文那麼熟。暑假裏一直在寫稿背稿,參加這次比賽給我難忘的體驗。”
基礎教學部教師李東雷作為指導老師說:“在場內看直播,我們學校的選手比很多本科組的同學表現得還要好。張寧的演講稿文字優美且有深度,備賽期間很刻苦,再忙都堅持每天背誦。這個比賽充分說明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媽媽,稻子熟了》和《迎向朝陽》分獲綜合組二、三等獎,其中《朝陽向上》為原創作品。綜合組根據作品內容對角色進行分工,組內同學根據自己的角色背詞,共同完成一部作品。參演《媽媽,稻子熟了》的2019級影視表演學生沈豪傑說:“這次參演給了我一次不一樣的體驗。作品主要講述了袁隆平的事跡,給了我很大觸動。這樣的表現形式和我以往在台上表演很不一樣。”
比賽競爭激烈,但我校學子表現精彩。我校已連續三年報送選手全部獲獎,而且每年均有一等獎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