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講戲格 台下講人格——浙藝探索新型綜藝表演人才培養模式
2020年上半年,國內知名喜劇品牌杭州開心麻花進行了三部複排戲的演員招募,經過初試和複試,浙藝多位學生將在開心麻花三部劇中擔任重要角色。
杭州開心麻花負責人耿貞對浙藝學生的專業能力給予了肯定,特別是那些已經在合作的演員,耿貞更是不吝讚美之詞,“浙藝學生和杭州麻花演員需求匹配度最高。從專業能力上,浙藝的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人物和較好呈現演出效果;從工作態度上,他們謙遜、努力、認真、積極配合。”
影視劇+舞台劇
浙藝表演專業畢業生嶄露頭角
近來,浙藝表演藝術專業畢業生頻頻傳來喜訊。不久前,在東方衛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我的金山銀山》中,2010屆表演藝術班畢業生王薇飾演了女主角範白露,錢佩怡憑借電影《歲歲清明》獲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在上海開心麻花的13級畢業生黃朝陽也是風生水起,主演了《羞羞的鐵拳》《李茶的姑媽》《夏洛特煩惱》等多部叫好叫座的舞台劇和影視劇作品。浙藝表演專業畢業生們正成為中國表演藝術領域的新生力量,在影視劇和舞台劇領域嶄露頭角。
“我們還年輕,取得的成績還很不足道,但是浙藝對我們的培養,是我們不斷前進、挑戰自我、取得更好成績的基礎。一代更比一代強,相信學弟學妹們一定比我們更優秀。”黃朝陽說。
學藝先學做人
將品德教育融入課堂實踐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表演藝術專業開設於2007年,在不斷的探索和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表演專業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標準最早構成了既習藝又習德、“德藝雙馨”的教育教學理念,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機製。
“學藝先學做人,是浙藝表演藝術專業教學中的規則。”浙藝戲劇係教授、表演藝術專業帶頭人荊芳說,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浙藝注重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先進文化融入專業課堂,融入教學實踐,將“習藝與習德有序統一,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緊密融合”的“全人教育”理念貫穿教學過程,融入教學每個環節,將立德樹人作為課堂教學改革及創新的核心價值觀。
此外,浙藝還不定期邀請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開設講座,定期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性演出,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劇院,強調“台上講戲格、台下講人格”,將“作品”與“做人”緊密融合,提升學生對美和愛的認知和追求,培養有效學習能力、自信心、創造力及自我管理能力,清晰自我職業定位、規劃未來職業生涯, 增進未來可持續發展力。
幾年來,浙藝表演專業的同學們長期堅持公益演出,深入湖州、嘉興等地的文化禮堂、敬老院、孤兒院、聾啞學校,把公益演出送給特殊群體,“這成為表演藝術專業的一個傳統。就是在這樣的傳承中,同學們把愛和善良融進了自己的藝術生命中。”荊芳相信,這種以德為先的培養機製,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經受住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染和誘惑,得到觀眾的喜愛。
舞台即課堂
搭建校內外實踐平台
強調人品藝德的重要性,並不忽視藝術水平的培養,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專業培養中,浙藝繼續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深化一專多能、融會貫通的綜合培養,以藝術創作為魂、以專業教學為先、以學生成長為本,改革教學方式,豐富教學手段,以分列式形態結合各類藝術元素,將話劇、歌舞、主持、相聲等專業技能提供給學生學習,並呈現為藝術策劃、編創、舞台組織、多媒體等能力的分列式形態;技能和能力通過綜藝舞台整體呈現,以綜藝語彙彰顯戲劇風格,體現一專多能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定位。
表演藝術專業是一個注重舞台實踐的專業,通過月賽、畢業綜合演出等創造性的實踐教學,構建“舞台即課堂”的校內全真實踐平台,強調真實主題、真實觀眾、真實舞台。浙藝還建設了包括演藝工作室、綜藝主持演播教室、表演藝術專業教具庫等,構建完整、規範、現代綜藝表演專業實訓中心。同時,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管理製度,與烏鎮戲劇節、長興文化和旅遊集團、國際動漫節、西湖文化館、餘杭文化館、江山市文化和旅遊局等開展深層次合作,為同學們提供真實的舞台表演環境。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十多年來,浙藝堅持不懈建設結構合理、課程體係創新、教學團隊雙師、社會服務能力強、特色顯著的特色專業,以全人培養為旨、全能培養為核,更新教育觀念,探索集綜合素養、表演技能、創造能力於一體的複合型綜藝表演專門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為同學們實現藝術理想,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搭建了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