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透過屏幕“觸”到你——省文旅係統抗疫“三月英雄榜”先進個人、社科部思政教師胡芊
“停課不停學”,突如其來的疫情顛覆了傳統思政課堂,麵對新要求,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社會科學部以“疫”講“思”,積極探索思政課信息化教學新模式,展現了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情懷與擔當。胡芊就是思政理論課教師中的一位優秀代表。
耕“雲”教學——講出思政教師的使命和責任
“感謝若曦同學分享的這段疫情期間當誌願者的特別經曆,讓我們一起為她雲鼓掌吧!”一時間,胡芊的直播間裏充滿了鮮花和鼓掌的表情包。
疫情打亂了正常教學計劃,但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的線上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剛剛精彩的一幕就是胡芊的一堂網絡公開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胡芊和社科部所有思政教師一起迎難而上、因勢而新,變身網絡“主播”,擔任戰“疫”宣講員,將“疫情危機”轉化為了“教育契機”。
她說,疫情讓我對思政課的意義有了新感悟,麵對機遇與挑戰,作為一名思政教師我始終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繼續將疫情防控中的先進事跡作為教學重點,增強學生的獲得感,不斷提升思政課育人效果。
從零開始——從三尺講台到“空中課堂”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線上教學充滿未知。思政課教學工作量大、覆蓋麵廣,從三尺講台到“空中課堂”,對於思政教師來說不僅是空間的改變,更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一切從零開始。
麵對挑戰,社會科學部製訂了詳實的線上教學計劃,並全麵啟動思政教學“六個一”實施方案。由胡芊牽頭的基礎教研室勇挑重任,除了日常的教學內容,還編寫了道德、法律、文藝專題的抗疫案例集。為了增強學生的獲得感,胡芊還收集了授課班級學生的抗疫故事,讓身邊的模範感召學生。
作為教研室主任,胡芊定期發動老師們進行“頭腦風暴”,群策群力收集素材,梳理凝練教學內容,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在她的教研室,讓人頭疼的“軟件怎麼選擇?視頻怎麼下載?線上課堂怎麼管理?”這些問題,都不成問題。
以身作則——一名思政教師的職業敬畏心
胡芊有個可愛的兩歲女兒,在家上網課時,女兒成了最大的“幹擾”。為了保證課堂質量,胡芊隻能將女兒“托管”。胡芊還有一個臥病不起的父親,2019年年底病情加重,為了治病,她經常往返於醫院與家之間。
一邊是兩歲的女兒,一邊是病重的父親,一邊是深愛的學生,胡芊都無法割舍,隻能硬著頭皮咬牙兼顧。有時候備完一堂新課,已是淩晨。當有人問她為什麼這麼拚時,她總是憨憨地笑著說:“比起冒著生命危險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這點困難算什麼呢?我的職業就是教師,這是我應該做的。”
這就是一名青年教師對“人民教師”職業的敬畏之心。課堂上,胡芊要求學生知行合一,在現實生活中她也積極踐行。在口罩異常緊缺的當下,常往返醫院的胡芊偶然聽到小區保安說口罩緊缺,就毫不猶豫地送出了兩包,令保安們感動不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通過胡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我們看到了新時代青年思政教師的情懷與擔當,看到了浙藝社科部思政教師團隊在抗擊疫情期間的無私奉獻。他們的一言一行,必將影響著無數的青年學子,在學生心靈上播下真善美的種子,生根、發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