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劇場翹楚”、著名華人戲劇家賴聲川來我校與浙藝學子麵對麵,分享戲劇創作體會
12月14日,時隔10年,“亞洲劇場翹楚”、著名華人戲劇家賴聲川再次來到我校與浙藝學子麵對麵,分享戲劇創作體會,暢談創作來源和從藝經曆。特邀嘉賓主持梅子擔任分享會主持人。
黨委書記薛亮致辭,他對賴聲川的到來表示歡迎。他希望同學們聆聽大師講座,感受戲劇力量。作為藝術院校的學生,需要知道全世界優秀的戲劇作品創作。他要求同學們認真聆聽賴聲川的創作心路和藝術人生,用心靈感觸藝術。
賴聲川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他在相聲創作貧瘠的時期學戲,大膽創作,回到學校教書,用即興創作的方式訓練學生,提煉故事,創作了作品《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的經曆。
賴聲川講到,他創作的相聲劇與傳統的相聲劇最大的不同在於他的相聲劇有多個段子,主題、情境上連貫,而傳統的相聲劇沒有連貫性,隻有兩到三個段子。他說,相聲劇是複雜的,要把深刻的內容變成幽默的相聲。相聲裏有行話叫“裝包袱”和“抖包袱”。“包袱”就是笑話,“抖”的時候就是觀眾笑的時候。《千禧夜,我們一起說相聲》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故事情節上有複雜的對照性,上半場與下半場的時空對比,使相聲劇有相稱性。
賴聲川一共創作了7部相聲劇,最後一部是在2011年。他說,在話劇結構裏做相聲,既感受相聲傳統的美,又感受現代的美。話劇已經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他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要有衝動,把傳統與現代放在一起,多做嚐試。相聲本身是講小事情,但把小事情放到容器裏就是在展現社會。他強調,創作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的動機,動機影響最後的成品。最好的動機是屬於跟自己無關的事物,創作是為了觀眾,讓作品走進觀眾心中。
(戲劇係副主任(主持工作)那剛與賴聲川導演交流)
現場,賴聲川解答了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他說,一個空的空間,隻要建立得起來,觀眾都能感受到,這是戲劇偉大的地方。賴聲川分享了《暗戀桃花源》的創作來源,他說《暗戀桃花源》的“亂”源自於內心的感受,現代人沒有像古代人那樣有安靜的環境,一直不斷地被外界幹擾,這就是真實的人生。人生永遠是最高準則,最珍貴的事物就是最平凡的事物。
他告誡同學們,快速進入角色重點不在於快速,而在於要多做功課,多練習,練習理解別人的心態,想象別人在想什麼,準確看到別人的心,就容易進入角色。賴聲川講到他一直崇尚的隨緣哲學,現在時代變化太快了,生活在杭州應該去想杭州悠久的曆史,去挖掘其背後的文化元素,想象其帶來的創作靈感。
12月18日,賴聲川新編的經典相聲劇《千禧夜,我們說相聲》將在杭州東坡大劇院上演,千年茶園再次開啟。據賴聲川透露,這部戲其中一段重新編排,主創團隊都是他培養了5年的演員。